一個颱風,兩種吹法 - 林夕

一個颱風,兩種吹法 - 林夕

同一個颱風,刮着香港跟吹襲台灣完全是兩回事。
在香港,掛幾號風球,是天文台的事,要不要上班上課,以八號風球為準,唯一爭議就是八號愛在晚上掛、落波總在正午前,另加李氏力場的傳說,不讓颱風窒礙股市運作,上班族沒得休息,然後矛頭指向天文台。
台灣刮一個風可不一樣,緊張如打仗。打從颱風形成,有襲台傾向,電視新聞即嚴陣以待,不斷追蹤報導評論,總統府行政院市長縣長都上鏡了,中央跟地方進行視像會議,如果滅聲,也不看走馬字幕,光看他們的神情, 蔡英文總統一身工作裝扮,好像隨時準備站在災害前線的樣子,行政院院長林全一臉嚴肅主持會議,會以為是飛彈來襲,而不是颱風也不奇怪。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颱風,特首會親自關心,開個three c meeting迎接颱風,督導防災應變工作,無他,在台灣,颱風是會捲起政治風波的。台灣的中央氣象局只負責風力諮詢報告,要不要停班停課,由非專業的市長決定,按停了,萬一市面平靜,罵聲四起,倒過來當然更慘烈。去年柯文哲就停錯了班,市民多了一天休假,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颱風天看戲逛街,柯市長卻要道歉,說他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不知情也會以為搞錯了軍情密報,至今我也搞不清這是對企業老闆說的,還是對市民say sorry,讓您們虛驚一場。
柯文哲民望首次出現裂口,其實不是大巨蛋之爭,我記得很清楚,是去年此刻那個強颱一刮,柯市長只窩在家裏用line指導,挨罵。事後台北市倒了幾萬棵樹,一直未能清理好,有個公園,我親身經歷,要八個月才恢復開放,挨批。還有,颱風一過,水龍頭出來的都是黃泥水,要三四天才恢復正常,挨批。今年連續幾個強颱就更別說了,十多天前的馬勒卡打攪高雄也考驗了民進黨市長陳菊,到現在還沒搞定,於是綠營也有話說了。
所以說,颱風於台灣政治人物,是個機遇,處理得好會加分,搞不好會連任無望。許多家電視台的颱風新聞,下面有牛眼大的標題:蔡總統民調雪崩式下滑,適逢梅姬又來攪局。陰功,小英能怎麼樣對付梅姬呢?警察消防員國軍都出動了,電線桿一吹即倒,那不是前任的事嗎?以往颱風名稱,港台是統一的,這次不知何故,台灣叫梅姬,吹到香港就變成鮎魚,同一個颱風,不同名稱有兩種吹法,梅姬可能會吹掉蔡總統民望,我只幻想着,鮎魚這颱風能吹倒市長下台,就對得起國家對得住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