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幾天新一屆立法會70位議員便會宣誓就職,就職日是他們食公帑的開始,今後四年優薪糧期準,公帑亦會為他們的私人助理、研究員、辦公室費用及設備埋單,要認認真真的衡工量值。
從近期鬧至風大浪大的橫洲事件來說,一切的批評、爭議及問責質詢都只透過大氣電波及傳媒發表,納稅人及全港持份者,特別是等公屋及等上樓一族,有合理的期望及要求全體議員就職後馬上到橫洲實地了解情況。同時,行政長官、兩位司長亦應聯同有關責任局長及署長到實地了解情況,及後行政立法聯手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否則,納稅人及持份者對政府及立法會辦事能力及信任將進一步下降。
來屆立法會不爭的大議題是重啟政改。雖然本屆政府在5月就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法案失敗後宣佈不會重啟政改,然而,這課題是任何行政長官候選人的政綱內不能缺的。
經過三年來政壇及民間經政改風雨洗禮,香港的民主步伐應加快應是共識。泛民掛在嘴邊的政改談判前置要求是先廢除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框架。本人認為這先決條件絕對沒有必要,因為如果各方的共同點是要加快民主步伐,程序上人大常委會必會及必要作出進一步的框架性決定、時間表及路線圖,8.31框架當然會被調整甚至取代。自然會發生的事,何須着急!
重啟政改的焦點之一應是如何廢除功能組別,是一次性或分兩次廢除。如功能組別不是一次性廢除,則公司票應先改為由有關行業內各階層持份者有份參與的個人票。當然最好的原動力是由有關的行業組織主動先拋出方案。
而以個人票為基礎的專業界別包括法律、會計、醫學等等,這些專業界別議員近年來的政治立場比重已變質,即政治立場已凌駕於有關專業團體的本質及使命。以法律界為首,一眾大律師公會會長級人士先後當過法律界議員及成為民主黨或公民黨的創黨主席、現任主席。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亦把這政治凌駕的趨勢進一步帶入會計界及測量界。如這種凌駕的趨勢是不會走回頭路的話,那麼把專業知識及經驗帶進議會的初衷便消失了。與其如此,在專業功能組別與地區代表再沒有分別的話,那功能組別便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
從橫洲事件看,由四個專業組成,包括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出線的代表姚松炎為例,我對他從專業角度去分析橫洲土地各持份者不同的要求及看法,以及綠地及棕地引起對建公屋發展問題的分析有一定的認同。然而,作為副教授級的專業人士,當他的抨擊欠專業客觀性及近乎街頭戰士時我就不敢恭維了。我相信他代表的四個專業界選民亦會有同感。何必打着專業旗號去做街頭戰士呢?
姚松炎與其他五位功能組別候任立法會議員組織了「專業議政聯盟」,準備在12月的選委選舉中奪300席來「造王」。選舉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我沒有異議。然而,聯盟命名為「專業議政」未免瀟灑及風流了一點,可能他們誤會了貴為立法會議員的責任只是議政。常被扣帽子當共產黨的政協委員都要議政論政啦!何況食公帑「參政」的「專」貴一族!未知他們會否改名來認真參政問責呢?
周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