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職安漢子】
一座城市能正常運作,背後有賴一群無名英雄默默努力,只要工作做得夠好夠專業,生活如常,沒人會察覺到他們的存在。假如他們某天停工,整個城市都會停頓,就像哮喘發作久咳不止,我們才意會到那不費力氣的呼吸原來值千金。
高樓大廈、道路大橋隔音牆以至大型輸水管,有建設的地方就有扎鐵工,有時做到損手爛腳甚至嚴重工傷,繁華都市就是他們扎出來;還有全港最多搭客的運輸工具——升降機,大家每天上落平安,就靠一眾維修師傅在不見天日的機房檢查搶修。
舉足輕重的無名勞動者實在太多,感激也要及時,不要等發生意外時,才想起他們吧。
只有在升降機停駛,要共用那架「只停單數」的升降機,又或「被迫」多走兩步樓梯時,大家才會注意到他們多麼重要,「現在的高樓往往達60、70層,安全上班準時回家,都靠一部運作順暢的升降機。你不覺得升降機根本是一列垂直火車嗎?所有市民都可能是乘客,每次困𨋢的,都可能是你我的家人,所以我們不會掉以輕心。」入行三十多年的升降機維修技師周志強師傅說。
發生困𨋢意外,難免有人會胡思亂想:這趟會不是人生最後一程吧。周師傅笑說:「沒有那麼戲劇性。一部維修保養得好的升降機,絕不會平白無端出事。就算困𨋢也不要擔心,邊有咁易死!」講得輕鬆,但因為牽涉人命,周師傅非常警覺,隨時準備就緒,即使在冷氣辦公室接受訪問,仍揹着頭盔、胸前亦掛着工具袋,不肯放下。是公司規矩嗎?「當然不是。我們不是消防員,有事故也沒有消防車直到現場,所以我養成這習慣,想爭分奪秒盡快『放人』嘛。」
日常檢查 似醫生望聞問切
說起「困𨋢」,我們聯想到英勇消防員撬開𨋢門,救出哭成淚人的小孩。其實電梯師傅同樣會極速救人,「除非有人不適,否則管業處會直接通知我們,對我們很信任。」雙方受的訓練不同,消防員會撬門救人,周師傅和拍檔則會衝上天台,進入那個非常狹小的機房,「機房就像升降機的心臟,可以把升降機調校到樓層的正常位置,然後就可以放人。最簡單的狀況是電腦程式運作不順,重設程式就解決了;有時要用特別工具,人手『盤𨋢』(人手操控升降機運行)到安全出入的位置。最辛苦是那些直上三十層樓才有第一個出入口的特快升降機,可能要人手『盤』好多層樓。這樣比撬門更好,搭客出來的時候會鎮靜一點嘛。」好多時候,大廈只有一部升降機,「壞𨋢時拖着一箱架生,徒步行三十多層樓上機房,好平常!」
處理事故只是周師傅工作一部份,真正戲肉是例行檢查,「乘客每次見我們圍起電梯就皺眉,苦着臉說:『又壞𨋢啊?明明好哋哋。』但一定要檢查維修,大家才安全嘛。」試過和家人去日本旅行,他都會眼定定看升降機及扶手電梯,耳聽它們有沒有怪聲。別以為師傅很「毒」,其實溝通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為確定部𨋢的問題,體力勞動行機房、上機頂,也不算甚麼。最難是那些不定時出現的問題,我們來到後,問題又消失。要像醫生睇症,細問管理員電梯的狀況,才找出問題來源。」最有趣是有一次,「好詭異!看更說怪聲在夜晚才出現,到日頭我們過來,又消失了。」周師傅細問,才知道怪聲原來是半夜的清潔工人造成,「清潔阿姐希望長開𨋢門,就用木塊卡住它,木塊好硬的,好傷𨋢,電梯無怪聲先出奇。」查找源頭,才能對症下藥。周師傅如此專業,可惜是,他們永遠藏身機房或升降機機頂工作,大家往往連他們是誰都不知道。「我覺得冇問題啊,這個世界上大把無名英雄。我都係一分子之嘛。」周師傅笑說。
撰文:李寶怡
攝影:梁志永、林栢鈞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