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板間房、廁所房、工廈劏房,一間又一間難以想像的居所,隱藏於香港繁榮背後,是現代社會的貧民窟。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指,無法負擔高昂房價是住屋問題成因之一,提倡放寬樓底高度至3.7米,在蝸居裏增可居住空間,冀成年輕一代置業自立階梯。
吳永順表示,目前公屋輪候上樓最少要4年時間,在高昂房價下,基層別無選擇只能入住劏房。這類劏房多為無審批非法改動,或封堵走火通道,或與迷你倉為鄰,危機四伏,「可能你住木屋區(更好),你起碼知道如果一把火燒咗間屋就冇」。
助單身青年自立
住屋問題複雜難解,他建議為年輕人提供約150呎小單位,並將每層樓底高度上限,由3.5米增加至3.7米,在有限面積裏善用立體空間。吳永順建議這種小單位可以優惠租金租予單身年輕人,「唔係個個一出嚟工作就可以買樓,呢個係一個階梯」。
吳永順稱會將優秀的設計帶到10月3日舉行的「香港貧民窟」討論會中分享,稍後會將得獎設計建成一比一示範單位展出,並會積極向政府游說放寬有關規定。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