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屆香港單車節昨日舉行,大會表示,30公里組有一半人未能完成,需折返或登上收容車,料與車手準備不足有關。有專家指,30公里屬中等強度運動,認為車手在賽前亦需花時間進行體力訓練。另外,有失明及失聰人士組成的「猛龍隊」參賽,最後成功完成賽事,體現傷健共融。
記者:張文鈴 李詠希
今屆單車節設有4項比賽和5個單車活動,包括國際專業公路繞圈賽、隊制計時賽、家庭單車樂等,一共吸引逾4,600人參與,賽事數目和人數均比上屆多。
所有賽事均由尖東出發,新設而且最長的50公里組是香港首個橫跨6區、覆蓋3橋3隧的路線,難度高吸引資深選手,故整體成績較好。
30公里賽僅一半人完成
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表示,50公里組有九成車手能順利完成賽事,反而30公里組只有一半車手完成,餘下要折返或登上收容車,估計與車手準備不足及天氣較熱有關。不過,有選手埋怨起步點太多車,延遲出發時間,才未能限時內完成。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認為,限時1小時45分鐘內完成30公里組,對平日有做運動的車手問題不大,但「30公里都要啲體力,如果冇做開運動就會辛苦啲」,車手須賽前訓練。他又指大會也可考慮延長賽事15至30分鐘。
洪忠興指今屆賽事有12人受傷,其中一名傷者是頭部着地,其他主要是骨折及擦傷,全部送院時清醒。他稱,大部份受傷車手在起點梳士巴利道因心急出發,導致碰撞。大會規定車手不能沿途自拍,但記者發現有車隊在昂船洲大橋合照,他回應表示今年自拍情況不普遍,大會已作勸喻,暫未有選手因此被取消資格。
有本地及來自海外車手均大讚沿途風景美麗,認為難得可以邊踏單車邊欣賞維港,尤其是可以在高速公路和大橋上踏單車;也有選手不滿賽事5時半開始,致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