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計劃由收地風波演變成「官商鄉黑」勾結醜聞,縱使特首梁振英率領相關政府官員召開記者會解畫,但政府與鄉紳及地區人士的4次關鍵摸底過程,卻因政府沒有紀錄,仍然令公眾難以知悉真相。原本由立法會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傳召涉事官員調查,是釐清真相最好方法,但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已表明反對動用特權法調查,背後想法無非是要保住特首梁振英及特區政府,但客觀效果卻只會令市民對政府更不信任、甚至賠上議會公信力。
其實立法會動用特權法,調查涉及政府或公營機構重大事件,在回歸前後已經常出現,如1993年時調查廉政公署前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被解僱事件、1998年調查新機場運作問題、2001年調查公屋居屋短樁醜聞、2003年調查沙士處理手法、以致近年調查雷曼迷債事件、調查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獲新世界集團聘用事件等。這些調查均有共通點,就是市民大眾不接受、不滿意政府解釋,認為當中存有疑點,立法會就拿出特權法這把「尚方寶劍」,透過成立專責委員會進行調查並發表報告,釋除市民大眾疑慮。
梁視特權法為洪水猛獸
過去政府、建制派反對用特權法理據,總是離不開立法會調查會政治化、泛民利用特權法調查攻擊政府,但正正因立法會調查委員會包括泛民成員,公眾普遍相信,泛民議員不會包庇官員、特權法可以令作供官員不敢隱瞞事實,立法會透過特權法進行的調查結果,往往較由政府單方面解畫,更易令市民接受,從宏觀角度看,讓立會進行調查,對特區政府管治只會利多於弊。
無奈自特首梁振英上場,他將議會、泛民議員視為敵人,以打壓立法會、泛民政黨作為管治手段,對泛民政黨提出以特權法查政府失誤,視為洪水猛獸,建制派在這種政治氣氛下,更加是全力反對,當中反對用特權法查鉛水事件正是例子。
今次橫洲收地風波,外界直指當中涉及「官商鄉黑」勾結,而最關鍵的4次摸底過程,因政府沒有紀錄,究竟當中是否涉及向鄉事派讓步?是否真的存在鄉紳、有背景人士、以及特首梁振英之間政治利益輸送?單靠梁特及官員單方面否認,根本無法取信於公眾,原本由立法會動用特權法調查事件,傳召曾參與摸底官員及鄉事派人士到立會作供,交代摸底過程及內容,屬查出真相的最佳方法,事實上若真的如梁特、建制派所說,整件事根本不涉及向鄉事派讓步、更加不存在所謂「官商鄉黑」勾結,就更應該支持立法會調查事件,若連非建制派議員在特權法調查下,也找不到任何相關證據,不是可以還梁特及官員公道?
委員會跟進屬拖延戰術
可是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認為,現階段毋須用特權法調查,只建議交相關事務委員會跟進,眾所周知立會事務委員會並無傳召權、亦無法定權力要求官員提交文件及作供,李慧琼建議實為拖延戰術,希望將事件拖延數月後、公眾關注度減低,一切就可以不了了之,但從梁特治港四年看,縱使一件又一件醜聞及施政失誤,在建制派偏幫下逃過遭特權法調查,但不見得有助穩住梁特及特區政府民望,反而令市民大眾越來越不相信政府,亦拖累立法會公信力,令越來越多人不相信議會可以監察、制衡政府,令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轉投激進抗爭陣營,不再相信議會制度。
所以,除非建制派也懷疑政府解釋,甚至心中也暗自相信,橫洲收地風波或許真的有向鄉事派讓步、真的涉「官商鄉黑」勾結,否則他們真的沒有理由,反對非建制議員提出用特權法調查事件,令港府可以透過立會調查挽回公眾信心。
周一至周六刊出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