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不介意「米芝蓮」譯「米其林」,也很高興剛剛公佈的上海第一砲,粵菜排眾而出勇奪三星,可是強烈反感安慰獎Bib Gourmand音譯「必比登美食推介」。大佬啊,那個Bib並不是一個叫必比登的飲食權威,而是一件進食時掛在幼童身上的配件,以防雞手鴨腳的小朋友把漂亮的衣服弄髒,廣東人稱為「口水肩」,我因為從來沒有機會跟操普通話的小童親密接觸,不知道正確叫法,上網搜索,彈出來的是「圍嘴」。較早面世的香港版是否也偷懶音譯不得而知,那誠然非常可惜,人家原本是指尚未正式上位的餐館引到食客流晒口水,形象活潑意義深長,莫名其妙發明識飲識食的必先生或必太太,叉起條腰指點迷津,實在像老派麻雀友說的「越摸越人多」,尤其在摸底疑雲密集的時候,推出這樣一個虛構人物,有百弊無一利。
我勉強算半票翻譯勞工,自己也常常犯各種可笑可恥的錯誤,本應多多包庇同樣淪落天涯的同行,可是隱惡揚善太難了,譬如前幾天去凡爾賽宮看展覽,路牌兜口兜面的「皇家花園」,便惹起我一把火。近年國內歷史宮闈連續劇不是大行其道嗎,「御花園」不會陌生吧,放着現成名詞不用,硬幫幫翻譯英文Royal Garden,太煞風景了。信達雅的藝術,墮落之迅速教人驚訝,最近看尚高克多一九三七年寫的旅遊筆記,順手翻查十九世紀經典冒險小說《八十日環遊世界》,發現有如萬能鎖匙的僕人Passepartout中譯「路路通」,真是神來之筆,今天的香港高手八成會抽「八達通」水,但是難保庸才不會不搞出個「柏斯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