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抑鬱症患者,病發時都跟生活上的轉變和打擊有關,例如感情挫折、考試成績不理想、工作壓力等,可是,也有不少人經歷同樣的情況,只出現輕微的情緒反應,而沒有進一步演變成抑鬱症。雖然醫學上還未能完全解釋到為甚麼有些人較容易患上抑鬱,但相信個人的遺傳基因、成長經歷和性格特徵等都會影響到抑鬱症病發的風險。
我遇到的抑鬱症病人當中,有不少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和其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凡事追求做到一百分。但日常生活中,總沒可能每件事情都做到滿分,因此很容易會這樣又不高興那樣又不滿意,當遇到較大的困難時,若結果未能合乎理想,同一件事情對完美主義者的打擊就更大了,所以他們也較容易因此出現抑鬱情緒和相關症狀。
另一類於抑鬱症患者常見的性格,就是「凡事緊張型」。這些病人凡事都容易憂慮、事事心急,擁有這個性格的人,經常生活在繃緊和壓力下,擔心這樣擔心那樣,例如翌日有甚麼要處理,早一晚便會緊張得難以入睡,經常覺得時間緊迫,總要把手頭上的工作一一做好,才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就像一條「拉到盡」的橡筋,一旦再有額外的壓力,很容易便會被拉斷,所以也較容易出現抑鬱。
還有一類性格,先天悲觀、缺乏自信、情緒容易波動,這些性格特徵跟抑鬱症狀十分相似,猶如抑鬱症的輕微版,他們凡事都向最差的方向去想,所以一旦遇到生活轉變或打擊,即使是一點點的不如意也可以被無限放大,演變成更多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又帶動更多的負面想法,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後演變成抑鬱症。
不少患者其實都清楚自己的性格特徵,也知道自己的性格會增加抑鬱症發病的機率,但很多時候患者都覺得自己難以把性格改變過來,其實,調校個人性格並不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可以辦到的事情,很多時候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可以把自己性格上的稜角磨平,所以最重要的是決心和耐性,有需要的話亦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接受心理治療。我經常跟我的病人說,要是不改變你的性格,就會繼續花錢看醫生,不少病人聽了以後,都好像立刻想通了,認真嘗試改變過來。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