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自14歲初次踏足美國,從此就與紐約市結下不解之緣。這名剛被紐約市政府委任為旅遊大使的鋼琴家接受《蘋果》專訪,盛讚紐約作為文化大熔爐,是「真正代表世界的城市」,對他的音樂生涯有重要影響。不過,他也笑言紐約物價太高,寄予年青藝術家做好準備,「(它)不會很輕鬆讓你的夢想飛起來」。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現居於曼哈頓的郎朗,出道至今一直保持「高產」演出,平均每年出演約120場演奏會。他日前獲紐約市旅遊局委任為「文化旅遊大使」,難得地抽空接受專訪。郎朗透露,除演出及打理「朗朗國際音樂基金會」,自己一年只有2個月停留在紐約市,但無阻他對這城市的熱愛。
郎朗與紐約市邂逅,發生在1996年、即他14歲時,「步出JFK機場,看到聽到不同人種、語言,我以為這裏是聯合國」。郎朗指,無論在個人或是音樂領域,紐約對他產生很大沖擊,「真正感受到萬千世界,就好像萬花筒一樣」。一年後,他獲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取錄,與「大蘋果」關係加深,「每逢周末都會來(紐約),見指揮家、看音樂會」,紐約市最終也成為了他職業音樂生涯的起點。
與其他音樂家一樣,郎朗在市內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很多感覺不可能的事」,在遇到來自各界的好手後,「變得好像沒有那麼難」。
這名彈奏古典音樂出身、卻喜愛打破框架演出的音樂家,近日推出名為《紐約狂想曲(New York Rhapsody)》專輯,以表達對這城市的愛。新專輯內,朗朗首次與藍調、爵士樂等不同界別音樂家合作,「就好像這裏的人永遠追求創新,想要引領世界潮流」。
過去廿年,紐約先後發生911恐怖襲擊、2008年金融海嘯等悲劇,但紐約居民「奮進向前」的態度令朗朗印象深刻,「因為它(紐約)不單代表美國,還代表全世界,就像人類永遠有一種往前的力量」。郎朗認為,此態度值得中國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學習,「讓世界呈現在城市內,它屬於中國,同時又屬於全世界,屬於全人類」。
作為紐約市旅遊大使,郎朗對市內景點有獨特偏好,「最喜歡去SoHo、Meatpacking區」。他表示,相對於商業化、接待大量旅客的時代廣場、自由神像等,他更喜愛到小區逛逛,「好像東村(East Village),布魯克林的Dumbo,逛有一些小boutique,更生活化的街道」,有意捕獲野生郎朗的「朗粉」,不妨到上述地點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