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噸鱘魚逃長江釀生態災難威脅中華鱘

萬噸鱘魚逃長江
釀生態災難威脅中華鱘

長江支流清江水庫日前排洪,衝擊漁民的養殖網箱,湖北省清江庫區日前有上萬噸養殖鱘魚逃逸,擴散進入長江,對長江生態造成威脅!昨午在長江洪湖段現場監測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博士吳金明透露,目前已鑑定超過500條疑似逃逸的外來鱘魚。

監測信息顯示,逃逸鱘魚至少已經到達長江江蘇揚州段。但他推測,逃逸鱘魚應該已到達長江上海入海口。

「逃逸的鱘魚除了往長江中下游擴散,還會逆流向上游。幾乎是全流域的災難!」農業部長江辦(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一位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慨嘆。農業部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預警與風險評估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胡隱昌說:「這些逃逸的鱘魚是有造成生物入侵的風險,但也要看具體情況,比如:逃逸的種類、年齡、生態環境等。」專家稱判斷生態影響或需數十年。

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常劍波說,逃逸鱘魚與中華鱘生活習性相近,會與之形成競爭關係。中華鱘是洄游性魚類,成魚洄游到長江時不進食,只有幼魚才在長江中進食。逃逸鱘魚可能與之產生競爭關系,比如競爭食物。此外,實驗室研究發現,鱘魚間可以雜交,但影響有多大,該怎麼樣補救,需要調查評估,也需要在調查清楚逃逸鱘魚的習性、分布以及繁殖特性後,才能有針對性的方案。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生物。自恐龍時代(白堊紀)以來,中華鱘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活。20世紀70年代,長江中華鱘繁殖群體還數以萬計,約有1萬多條,但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大壩阻隔、內河航運和工程建設等因素疊加,專家估計中華鱘野生繁殖資源量可能不足百條,瀕臨滅絕。但對於這一古老物種,人類還知之甚少,有很多謎團待解。

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