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終披露4次摸底細節 項目縮水關鍵 離奇無紀錄

張炳良終披露4次摸底細節 
項目縮水關鍵 離奇無紀錄

【橫洲黑幕】
【本報訊】橫洲黑幕發酵超過半個月,政府官員大話連篇,一度聲稱「摸底」會面沒有紀錄的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昨日終披露4次「摸底」細節,惟涉及項目由17,000大幅減至4,000個的第3次關鍵會面卻資料欠奉,真相如墮黑洞。候任立法會議員姚松炎表示,第3次會面是最決定性的一次,「但竟然冇記錄,非常不尋常」。
記者:趙雅婷

註:新建屋計劃(黃色部份)及新世界擬建屋地(紅框示)為綠化地;原建屋計劃(藍框示)中的車場及貨場為棕地。資料來源:政府內部文件、《蘋果》資料室

四次摸底分別於2013年7月16日硂9月5日硂2014年3月12日及3月17日進行,首3次出席的地區代表都是時任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及區議員鄧慶業,和屏山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首副主席鄧達善及代表屏山鄉的鄉議局特別議員鄧志強。

第三次會面決定減少

自第1次摸底,5位鄉事派代表已表明反對計劃,第2次政府代表就橫洲計劃加上元朗工業村擴建計劃,鄉事派均表明反對,認為只需發展第一期,即4,000個單位。第3次會面就由房屋署及民政處同事與上述5位鄉事派見面,這次會面討論的橫洲計劃已縮減至4,000個單位,就是次會面張炳良指「政府冇更多詳細資料」。
姚松炎表示,政府承認曾進行多次摸底工作,但唯獨第3次與鄉事派人士會面卻無任何紀錄,「政府承認進行非正式接觸,但第3次冇記錄,呢次係最重要一次,就正正係1.7萬個單位,減至4,000個,係最決定性一次,但竟然冇記錄,非常不尋常」。
張炳良於上周三指決定先行發展第一期是考慮到很多其他配套問題,而非單純地區反對聲音,他昨日又轉軚指除了配套問題,「更加關鍵嘅係,能否處理棕地作業嘅問題」,他明言棕地上的露天停車場及貨倉有一定的經濟及社會作用。
惟本報日前批露的政府內部文件顯示,元朗區議會前主席梁志祥以減低爭議及避免與橫洲露天貨倉的持份者產生衝突為由,提出減至4,000個單位;文件亦披露縮減項目以換取保住同區其他房屋項目,而非考慮棕地的社會功能。
4次摸底中有3次均是由鄉事派作地區代表,張炳良解釋並非刻意定位鄉事,「通常係見區議會主席,喺鄉郊地方,就當然係鄉事委員會,佢哋都有身份㗎,唔係亂咁揀」。

運房局長張炳良昨披露4次摸底細節,強調摸底對象具代表性。馬泉崇攝

姚松炎:否決項目撥款

姚松炎表示,特首成立的工作小組有權指派署級官員向特定對象摸底,而是次被摸底對象曾樹和,正正屬涉事棕地的經營者,有利益衝突之嫌。他又指,建制派即使否決以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事件,未來政府就項目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時,他們也可提反對,「最重要係畀市民了解政府同鄉事之間嘅勾結」。
張炳良於上周四與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及姚松炎會面時表示,「摸底」屬非正式接觸,「政府未必一定有紀錄」,並稱「接觸本身唔係勾結」。及後本報披露政府內部文件,揭露項目縮水的建議是在摸底期間提出,張炳良昨於記者會上始公開4次摸底詳情,包括接觸的日期硂人物硂傾談內容均有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