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橫洲發展醜聞越揭越黑,《蘋果》再次取得政府內部匯報「摸底」情況的文件,當中披露將公屋發展縮減至4,000個單位的建議,原來由時任元朗區議會主席、曾聲稱不理解政府為何縮減規模的民建聯梁志祥提出;政府當局更指押後第2、3期發展可「避免與露天貨倉持份者產生衝突」,並可換取「保住」區內其他房屋項目,明示與交通問題無關。事件反映政府明顯向地區有勢力人士、包括經營車場的曾樹和(高佬和)屈服,多方進行「摸底」交易,梁志祥及特首梁振英更涉誤導公眾。梁志祥承認提出縮水方案;政府未有回覆。
記者:林偉聰 梁御和
運房局局長張炳良聲稱沒有紀錄的摸底會面,再次出現於政府文件。《蘋果》今次取得一份就橫洲發展項目的匯報文件,比上次的進度報告更詳細匯報橫洲發展的推展過程及摸底內情。文件披露其中一次摸底在2013年9月5日進行,對象包括元朗區議會及屏山鄉事委員會人士。文件指對方提出的關注包括區內因多個房屋計劃而帶來顯著的人口增長,及對項目須收回大批露天貨倉用地影響生計表示「非常強烈反對(very strong objections)」。
梁志祥建議只起4,000單位
文件指橫洲地皮現時被廣泛用作露天貨倉用途是反對的主因(major reason for objection),又引述在早前的游說過程中,時任的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為減低項目的爭議,建議將項目的公屋發展限於第1期的4,000個單位;文件並形容縮減規模將「可避免與橫洲露天貨倉的持份者產生衝突(avoid confrontation with the Open Storage stakeholders in Wang Chau)」。
上述講法揭示橫洲醜聞中多個關鍵人物均涉誤導公眾,其中在摸底擔當關鍵角色的立法會議員梁志祥,日前在電台節目仍稱自己「唔理解」為何政府要將公屋單位由1.7萬減至4,000個,又對政府更改計劃「感奇怪」,更稱摸底過程沒有提及過曾樹和的停車場,文件卻顯示原來他才是縮減規模的始作俑者。
至於特首梁振英,一直聲稱政府在項目上沒有向任何勢力妥協,又指決定中不涉任何取捨(trade-off)。不過文件就清楚顯示政府將第2、3期發展押後是基於來自露天貨倉經營者的壓力,而橫洲棕地最主要的經營者就是摸底對象之一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政府寧願押後興建13,000個公屋單位,都不願與曾樹和有衝突。
此外,文件又指房屋署基於上述梁志祥的意見,提出先發展第1期,將第2、3期及元朗工業邨擴建押後(leaving to later periods),以「保住同區其他推展中的房屋項目(with a view to safeguarding other major housing projects currently in the pipeline within that District),反映政府透過摸底操作進行交易,以符合地區人士利益的政策決定換取支持。
梁志祥接受查詢時承認曾向政府建議分階段發展橫洲,但當時政府並無答應,因此後來政府正式向區議會提交縮水方案、又無講明尚餘期數時,他才會感到奇怪和意外。梁又堅稱自己反對的理由是交通問題;對於摸底時有否談及停車場利益,他說「記得唔係好清楚」。
曾:勿塞「人口堆填區」入元朗
曾樹和昨日出席鄉議局會議時表示,只是以鄉委會主席及區議員身份反映村民意見,包括不希望政府將「人口堆填區」塞入元朗。他承認在橫洲棕地經營停車場,惟「唔敢講」涉利益衝突,最後將公屋規劃縮至4,000個單位全由政府決定。特首辦截稿前未有回覆,運房局表示會在今日記者會交代。
候任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指,如文件屬實,除證實政府的確被地方權貴控制外,也反映官員公然說謊,「不過佢哋已經唔係第一次,已經誠信破產」。候任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亦指,文件證實當局是向鄉紳「跪低」後才將方案交上區議會討論,批評事件「荒謬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