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教材今學年推出

器官捐贈教材今學年推出

【本報訊】本港器官捐贈率偏低,最新登記率約佔全港人口3%。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為改善社會對器官捐贈的認知,從教育入手,編製全港首套討論本地器官捐贈情況的高中通識科教材,最快今學年使用。黃耀雄是教材內的其中一位受訪病友,他在港排期換腎5年不果,惟有到內地換腎,基金會指從此可見本港器官捐贈供不應求。

洗腎男被迫返內地換腎

54歲的黃耀雄患有遺傳性腎病,一直靠洗腎保命。他2003年開始輪候換腎,但本港排期的病人太多,最終2008年到內地換腎,「最先喺內地換腎係擔心,如果香港有足夠資源,我唔會返內地,但就係等唔到」。
梁玉蘭亦是教材的受訪個案,她的丈夫10年前因工業意外身亡,全家失去經濟支柱,「佢身亡時只有40多歲,當然冇諗過咁快死,所以佢生前冇表達過想捐器官,但佢生前愛幫人,我媽媽80幾歲都贊成,最後捐咗腎」。梁玉蘭走出傷痛後,亦身體力行 ,登記成為捐贈者,現時更在相關機構擔任義工。
器官捐贈的通識教材名為「器官捐贈,以愛承傳」,製作歷時兩年,斥資6位數字。目前逾70間中學答允使用教材。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亦已安排近40位通識科老師,於下月參加教學工作坊。教材共有3大單元,分別介紹器官捐贈理念、本港器官捐贈現況、器官移植流程、未來發展及政策探討,輔以傳統中國文化角度及6個宗教團體的看法,教材亦備有受贈者及捐贈者專訪。
教育局課程發展主任(通識教育)陳華倫表示,器官捐贈的課題與通識科的公共衞生及個人成長議題有關,但未知會否把器官捐贈課題列入學校或公開考試題目。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