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學生新學年壓力爆錶

三成學生新學年壓力爆錶

【本報訊】開學近一個月,青協訪問4,000多名中小學生和大專生,發現逾四成學生面對新學期有負面情緒,包括壓力、擔心和不安,主要受「面對測驗/考試壓力(包括公開試、呈分試)」、「自己成績比不上別人」及「太多功課」影響。

有大專生失眠自殘

壓力指數方面,近三成學生自評壓力指數達7至10分,屬於高壓力,情況較去年上升約3.4%;近四成半學生則自評壓力達4至6分的中水平。調查亦發現,逾三成人在社交媒體透露有壓力及焦慮等情況,近六成人曾於社交媒體見到朋友分享負面情緒。
青協表示,曾收到有大專生求助,指升讀大學後對追上課程進度、應付功課及考試感到吃力,經常擔心無法畢業,更持續出現失眠、經期紊亂等身體反應,甚至有自殘行為。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學生壓力可能由心理因素轉化成身體不適,例如肚痛、肚屙、胃痛、尿頻及暈眩等,亦可能會有逃學、抗拒上學及學習表現退步等情況,建議家長細心分析問題根源,對症下藥,避免將子女與別人比較。若觀察到他們壓力持續累積,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記者張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