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這批改變荷里活生態的美國青春片,發現大部份新生代男明星都嚴重超齡,情況可能不若五十年代我們的吳楚帆張活游演大學生荒謬,但遍地老來嬌的奇異景象,和電影公司致力宣揚的勃勃朝氣肯定有點距離。譬如《迷幻車手》那兩個游手好閒的主角,彼得方達二十八九,丹尼斯荷柏三十二三,較適齡入伍出征越南的血氣青年大起碼一輩,當時反建制叛逆派有所謂「別信超過三十歲的老嘢」之說,嬉皮文化代言人竟不折不扣是階級敵人,教我大跌眼鏡。《畢業生》的毒L青頭仔德斯汀荷夫曼,原來已經年屆三十,站在水銀燈下扮扭擰怕醜全憑演技和生得矮細,合指一算比勇奪他童貞的準岳母安賓歌羅馥不過小六歲左右,最多是姐弟戀而不是劇情要求的母子戀。三十一歲的他演《午夜牛郎》的社會寄生蟲「老鼠仔」,倒又老積得有點太過──講開又講,來自角色原名Rico的侮辱性外號Ratso,法文字幕居然二次創作譯Rita,自把自為執行變性手術,令人想起基佬用女人名字互相稱呼的老習慣,Mary Lucy叫個不亦樂乎,間接替影片的同志潛意識增值。
沖定涼進攻紐約鴨市場的鄉下仔莊威,理應是萬人垂涎的小鮮肉,翻開履歷一看,媽媽咪呀,居然也過了三十大關,現實世界裏這種歲數的熟男㷫合合下海,誰都會努力勸他慳番。有些鏡頭,他脹卜卜的面珠勉強可充BB肥,但更多時候絕不恭維的燈光似乎在警告你,小飲固然怡情,超標的酒精卻是個出賣年齡的二五仔。不過天地良心,那副身軀真好,連孤寒鬼也不介意花一百幾十(美元)過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