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往炒機都以iPhone、三星等大品牌手機為主,但去年起,以華為及小米為首的國產手機,部份機型推出後都有炒價出現,或反映國產手機質素持續提升,漸受市場關注。
雖然部份國產手機都有得炒,不過有先達手機店主指出,這些手機的最終去向仍是「北上」內地,若內地需求一旦下降,炒價就會消失,故炒國產手機賺水位的操作難度會更大。
華為出貨增 反映有需求
要炒國產手機,可參考各大品牌的手機出貨數據,因會反映市場需求。事實上,據市場調查公司IDC報告指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僅得1.11億部,按年增長4.6%。其中小米該季手機出貨量只有1,050萬部,大跌38.4%,並要開拓智能家居業務去開源,而蘋果手機出貨量亦跌31.7%至860萬部,三星更跌出五大。
然而,同是國產手機的華為、OPPO及VIVO則有強勁增長,出貨量分別增加15.7%、1.2倍及74.7%,反映市場放緩,但內地用戶已逐步接受國產手機,並出現「品牌大戰」,炒家「入市」前宜做足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