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同事遠赴里約熱內盧出席殘奧……他不是觀賽,亦非參賽,事緣他是劍擊項目的國際裁判,此行正是任務在身。今屆港隊劍擊選手亦有好成績,所以也因此多些留意殘奧報道,且認識了一位南非男泳手哈斯西姆(Achmat Hassiem)。
上屆倫敦殘奧,是他第二度亮相S-10級百米蝶泳決賽。他終以57秒76的成績奪得銅牌,並打破非洲紀錄。哈斯西姆原本是業餘足球隊守門員,夢想是轉打職業賽,可惜十年前的一次意外卻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時他正在開普敦的外海接受救生員訓練,同行的弟弟卻被鯊魚包圍企圖攻擊,哈斯西姆於是拍打水面,替弟弟解圍。惜救回弟弟的代價,卻是被鯊魚咬掉其右邊小腿,猶幸仍能死裏逃生。成了截肢殘障人士後,他並沒自暴自棄,而是積極接受復康治療,且又因得到同為南非殘障泳手、殘奧游泳金牌得主迪圖瓦的鼓勵,由足球場轉戰游泳池,意外後兩年已代表南非出戰北京殘奧會。
而屢創佳績的原因在於他在競賽期間,總會想像被鯊魚追趕的經歷,以激勵自己奮力前游。當一眾以為他和鯊魚不共戴天,這位仍努力角逐第三屆殘奧的泳手宣佈退役,並會積極投身全球的……鯊魚保育活動!皆因他自覺有責任阻止濫捕,令鯊魚避免絕種,危及整個海洋食物鏈,而他表示越投身保育,越發覺鯊魚這物種吸引。聯合國機關受其熱誠打動,委任他為全球鯊魚守護者,日後他將會走遍多國宣傳拯救鯊魚的訊息。世間若有以德報怨,莫過於此;上天如有好生之德,亦只如是。
事實上,鯊魚並非日常食用魚類,遭捕殺每因其「翅」。為了得到這些原材料,每年有多達7,300多萬條鯊魚被殘害。但求每次作業完畢都能將最多的魚翅運回,獵鯊者只會割下捕獲鯊魚的魚翅,剩餘的魚身殘軀則扔回大海,鯊魚要在海中飽受折磨和痛苦後方會死去。近年這些殘忍的宰鯊片段廣為流傳,很多人都是因為親睹這震撼的一幕而決心謝絕魚翅。
有海洋研究組織推算,若捕獵和殘殺的情況持續,不出十年,地球上的所有鯊魚將會絕種;而一旦位處海洋食物鏈上最頂端的掠食者消失,整個生態環境將會遭受無可挽回的嚴重影響,最終禍及其他食用魚類。因此,拯救鯊魚的工作刻不容緩,首要關鍵在於阻遏「魚翅」的食用,沒有食用就沒有(商業)需求,沒有需求就根本不會有買賣和殺害。
至於第二個決定因素,則繫於世界上唯一嗜翅的種族──華人!其實魚翅本身並沒突出味道,而論口感亦遜其他食材。全憑烹調所用配料方能提鮮,實在談不上是「美食」,從中可享的最大食味只是「虛榮」,因此是名副其實的「奢食」。再者,它沒有特別的營養價值,食療功效亦欠奉,過往只因份屬珍貴食材,因此華人社會設宴款客要「有翅食」方能彰顯主人家的排場。
時至今日,我們一邊對鄰近經濟強國事事炫富揚威的作風不以為然,另邊卻仍對這些無謂奢食趨之若鶩,何嘗不是同樣可笑!西諺有言「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我們若重文明、惜生命、知環保,拯救瀕危物種種實在責無旁貸。人縱無謙卑之心,面對生命也總該有惻隱之心吧。
有關護鯊資料,可登入國際護鯊組織「護鯊行動」: http://www.finishedwithfins.org/# !pledge-chi/cnsk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