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雨水較買東江水平一半

收集雨水較買東江水平一半

【本報訊】水務署明年初與廣東省談判新一份東江水供水協議,訂立2017年後供水價格。翻查供水價格,由本地收集雨水的生產成本最便宜,約為每立方米4.3元,而今年東江水每立方米成本是9.15元,價格相差一倍。水務署在區議會曾經表示,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使港府與內地商議東江水時可調低供水量,減少對東江水的依賴。

海水化淡成本最貴

本港供水體系中,天然雨水最便宜,收集、輸水和濾水成本每立方米僅4.3元,而購買東江水每立方米5.15元,再加上每立方米4元的輸水、濾水費成本,價格較本地收集雨水貴一倍。而未來海水化淡每立方米成本12元,暫時是三者中最昂貴。東江水價自2008年起不斷上調,由每立方米3.04元增至今年5.15元,價格大增近七成。明年初水務署將與內地談判新一份購水合約。
在大潭水塘行山的鄭先生表示,水塘排洪非常浪費,「將啲水排晒出去,呢邊又買(東江水),咁即係將自己啲錢流晒出海咁解」。他支持水塘間隧道轉運計劃,「都平過買東江水啦,長遠都有用」。
另一行山人士蘇先生則稱,寧願投資本地慳水工程,多於興建高鐵等基建,「東江水都唔係好乾淨……年年咁買,可能起咗條隧道用到好多年,計落長遠有着數」。他希望水務署改善調配水源,先用水塘水,有需要才買東江水。
■記者李詠希、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