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周五,筆者有幸參與旺角場東方龍獅對傑志的社區盃慈善賽,比賽類似英格蘭社區盾,概念非常好。同場亦有富意義,由馬會舉辦的體育記者及評述員訓練計劃活動。社區盃前,先舉行少年賽決賽及騎師邀請隊的表演賽,為旺角場賽事揭開序幕,不過兩場序幕比賽時間頗為不正規,其中少年組決賽南華對東區,只是踼35分鐘!
究其原因是非常荒謬的球場管理,現時為了「保護」大球場及旺角場草地,當局都盡量不進行單天兩場完全比賽!筆者在約二十年前曾在大球場比賽,賽前竟被通知「球員不可在草地上熱身」,想不到這些本末倒置的做法仍然屹立!大家認為所有硬件設施的建設是為了甚麼?答案肯定是:人!草地是為比賽而生,不是人及比賽為草地而生!若為了不損壞而不使用設施,那都不應使用住宅、汽車及手機等設施,因為一旦使用便會有損壞!
若我們的草地未能應付這已不算頻繁的比賽,那大家應看看其他城市在這方面已走了多遠!例如歐國盃的波爾多球場沒泥沙的人造纖維草底,經常面對欖球賽然後三天後又一場足球草地都應付自如,這才是設施、科技配合體育發展的做法!反觀本地,公眾租用的球場窄到畸形、門框大小不合規格,更衣室格數又少得可憐。說要很多年才能改善?那就是效率問題,也是本地發展比其他地區明顯落後的原因之一。
常言道:「給小朋友最好的」,那我們處理小朋友的比賽就應作好模範,小時候的一場決賽就這怪模樣,長大後要反過來希望他們嚴格有效率地向前,合乎因果嗎?榜樣是重要的,看英國近年體壇、醫療及科技發展便更感到實質知識、實幹及實話實說才是必勝法。共勉之!
何輝
樂視體育香港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