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那天,原來說要打颱風的香港一點事都沒有,沒有預着下雨的千島湖則雨水不停,從早下到晚。
早起去遊湖,煙雨濛濛,遠處的山影層層叠叠,映着天光水色,猶如一幅湮水長卷,十分好看。雖說下雨出行不方便,遊興還是不錯的,打傘登岸,上了最高峰的梅峰島,居高臨下看千島湖,湖水萬頃,島嶼散布,錯落有致,茫茫然,另有一份情趣。
千島湖的島嶼,其實都是山頭。本來那地方是安徽、浙江、江西交匯之處,古時淳安縣地界,交通要道,有兩座千年古城,曾經人文薈萃,繁榮一時。直到一九五九年,要建新安江水電站,29萬居民遷徙,上游放水淹掉古城,水面露着大大小小一千多個山頭,這才成了今天的千島湖。
前些年,水底下的古城被人想起,找了潛水員潛下去察看,發現許多古城門古建築在水底樣貌依舊,城門竟還能開合,古城規模還在,消息傳出,轟動一時。這天在遊船上看到一張《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在水下拍的照片,波光水影中,射燈照亮着一座屹立水下的古石門,畫面很震撼。看了這張照片,不由想起去年有個名女人上我的電視節目做嘉賓,說跟了外國攝製隊潛下千島湖拍電視特輯,說得極興奮,但對於水淹古城的歷史原由渾然不知,只曉得像專家一樣講環保如何如何,人云亦云,錯漏百出。
當年淳安縣居民遷徙的時候,政府的宣傳口號是「多帶新思想,少帶舊家具」。半個多世紀過去之後,新安江發電站的重要性已經沒落,變成了華東地區的後備發電站。人們猛然回首,發現「新思想」早就落伍,「舊家具」才真正值錢,可惜都淹沒在水底深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