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中國人最浪漫的節日,人與月,有特殊感通,看見朗月在廣邈天際高掛,會幻想出各種故事。寫月亮,李白的《月下獨酌》最有意境:「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若有知己共聚,便不必像李白謳歌獨舞,只有月與影相伴。中秋月下,燈籠色彩繽紛、燭光搖曳,親友良朋在皎潔月光下共聚,人月兩圓,多麼美好。
可惜在消費掛帥、過度生產的社會裏,節日變成環保災難。五彩繽紛的螢光棒,煞是艷麗,在漆黑的夜裏劃出不同風景。但當你想到膠棒裏的螢光液和碎玻璃,如何難以分解,一夜歡愉後用完即棄,帶毒性的螢光染料和雙氧水埋到堆填區裏,污染泥土,禍延後代。
此刻你買螢光棒逗子女開心,到頭來你還他一片有毒的土地,連子女的下一代也受牽連,是否明智?
說到底,內地生產的東西太便宜了,五十支才賣十多元,超值。誰不知這五十支螢光棒的代價,絕對不止你付出的十多元。處理這堆毒物,要花上鉅額。把所有都埋在泥土裏,眼不見為淨,付代價的就是自己身處的土地。
看新聞,中秋過後的公園,人們不只玩螢光棒,還把玩完的螢光棒亂丟,毫無公德心。剎那光輝過後,螢光棒失去光華,頹然剩下塑料軀殼,不忍卒睹。
月神有知,只有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