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少年賭博越趨年輕化,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調查指,學生首次賭博年齡為8.1歲,較邊緣青少年的11.7歲更低,目前達13.9%青少年可被界定為病態賭徒,估計與互聯網普及,容易接觸賭博活動有關。19歲的Henry因沉迷玩「捉魚機」賺快錢,賭博成癮,欠下20多萬元賭債,以過來人身份囑年輕人勿賭錢,「一定害死人,實後悔。」
青少年服務處大埔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於去年10月至今年3月進行青少年賭博行為與精神健康的調查,共有496名邊緣青年及400名學生參與。調查發現,88.1%邊青及43.3%學生曾參與賭博。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黃麗娟指,本港學生首次接觸賭博的年齡有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11歲,跌至2005年的10歲,是次研究則跌至8.1歲。
邊青沉迷「捉魚」 日輸萬三
19歲的Henry(化名)中二輟學,16歲時開始到遊戲機中心消磨時間,他發現中心的積分可換錢,漸漸沉迷遊戲,「將成副身家用嚟賭,一日輸咗萬三蚊。」他更發展至每日早上8時流連機舖,夜晚12時才離開,但總是輸多贏少。Henry不忿氣下,向財務公司借下10多萬元再賭輸,今年1月又向朋友借下10多萬「輸清光」。Henry指他後來遇上念書時認識的社工,在對方勸解下終戒賭,現從事地盤工還錢。他勸勉年輕人勿賭錢,「有時間參加吓其他活動,賭錢實後悔。」
■記者廖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