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出版社工作,認識了很多喜歡書的朋友,平常見面彼此以書友互稱,背後我叫他們書迷書痴。書痴有些非常趕時髦,追求新書如飢似渴,哪作家哪出版社出甚麼新書、新書幾時面世,他們好像都住在靈通觀,比我們消息還靈通。但我自己交往較多的,多是一些舊書迷。其實就內容來說,舊書不如新書,但世上卻偏多舊書迷,看來戀物懷舊真的是一種天生異稟。舊書迷一般都是男性,都很執着,都很有自己的美學醜學眼光,好像也都有點閒錢,錢多錢少因人而異,他們談書不太談書的內容,但對書的來龍去脈瞭然於胸,對書版次裝幀拍賣價格,特別是書的瑕疵,滾瓜爛熟。他們總愛打聽書的印數,有沒有作者簽名本,印刷廠有沒有毛胚本。我一度好奇心起,當然也是抱着一試江河湖海池水深淺的意思,還真跟蹤調查過幾個舊書痴。董橋先生那種級數的,堪稱收藏家,不在本文議論範圍。他這種級數的收藏家,來路大多不明,藏品深藏不輕易示人,偶而接受外界採訪,鎂光一閃,但其實露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Alberto Sangorski手繪名著經典初版作者簽名編號限量版摩洛哥羊皮面鑲嵌寶石裝幀,不是出自利威耶Bayntun Riviére,就是Alice Shepherd,都鎖在密不透風的Solander盒子裏,根本就難得一見。最近出專著談藏書的王強,偏愛和董先生同中有異,各有精彩。王強書中談了二三百本珍本,但跟他書房裏的幾萬本藏書一比,只算錐指管窺。收藏家這種級數的水太深,在此還是略過不提。
雖說我杞人憂天,你說家裏幾萬本書怎麼存放呢,北京韋力的叫芷蘭,上海陳子善的叫梅川,還有深圳胡洪俠的據說都是好幾處好幾層的藏書樓,地庫閣樓再上層樓,四處雲集,羨慕旁人,但我知道沒人比得上我們香港的林冠中,雖只有家裏和工廠大廈改建的藏書室,慷慨灑脫而自得其樂。
近日還是因好奇心作怪,一度闖入幾個微信書迷俱樂部,夏木書房、牛書記、別問……繁花異卉目不暇給。這種每每三四百人組合而成的書迷會,各有所好各有所重,交換書訊炫耀藏書競標拍賣,非常熱烈。話說有一回大家談興正旺,有一書痴私下短訊:「這本,三萬,給我?」哇噻,一本當年幾十塊買來的舊書,是沒翻過手品相一流in mint condition,但這也值三萬?真實世界若真的如書痴樂園這麼瘋狂,如此好景,我們印書的還怕日暮崦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