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接72宗虛擬道具投訴 港男抽手遊超罕球星 課金$8,000得個吉

消委會接72宗虛擬道具投訴 
港男抽手遊超罕球星 課金$8,000得個吉

【本報訊】手機遊戲為不少低頭族提供娛樂,但遇解鎖道具、升級等關卡,玩家不免要「課金」購買虛擬道具或點數才可過關斬將。消委會今年首8個月接獲72宗相關投訴,玩家多未細心留意遊戲條款便課金,衍生各種問題。有投訴人付8,000元欲抽罕有球星卻「得個吉」;也有男童用母親手機玩遊戲,誤按自動交易按鈕,令母親在不知情下簽賬逾1.3萬元。
記者:袁楚雙 佘錦洪

玩家在現實裏付真金白銀購買虛擬遊戲道具十分普遍,消委會今年首8個月接獲72宗相關個案,包括服務質素、收費爭拗等,總額達73萬元,平均每宗投訴涉約一萬元。
投訴人林先生玩足球遊戲習慣買點數訓練球隊。早前遊戲商推出限定「抽蛋」活動,每次抽蛋需300點數,廣告聲稱可提高抽中稀有角色機會率。林先生前後共付逾8,000元抽蛋300多次,但都只獲普通角色,他質疑機會率有否被提高,消委會其後介入聯絡遊戲商,但對方解釋抽蛋以固定機率計算角色出現率,抽蛋次數越多,不等於越有機會抽中,過程講求運氣,而且條款列明不會為已購物品退款,故拒絕補償。

有玩家曾課金$8,000抽手遊罕有角色,消委會建議玩家勿過份沉迷虛擬遊戲。黎樹雄攝

兒童狂㩒掣簽賬過萬

另一名投訴人黃太的9歲兒子玩手機遊戲時,疑多次「㩒掣」,令黃太信用卡簽賬50筆交易,總額達13,500元。她發現遊戲自動儲存其信用卡資料,按掣便會自動交易,過程中不必輸入密碼。黃太認為做法對卡主無保障,於是要求遊戲銷售平台退回所有未經她授權的交易費用,但平台拒絕,反建議她設定購物時必須輸入密碼,消委會惟有建議她循民事途徑追討。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消費者付款前要小心閱讀條款,妥善保存重要資料如交易憑據,用戶也可改以增值卡取代信用卡付款。他指遊戲商只要比平時稍提高中獎機會率,廣告上便不算說謊,建議玩家勿過份沉迷虛擬遊戲。
今年1月,日本手機遊戲《碧藍幻想》也聲稱可提高抽中角色「猴女」的機會率,吸引大批玩家課金,有人花逾4萬港元仍抽不中。大批苦主網上轟誤導,遊戲商最終跪低賠償,日本消費者廳因此修訂〈景品法〉,如有人誤導消費者可被罰款,但最終裁定該遊戲商並無違法。

投訴手遊個案

1.遊戲系統故障,玩家賬戶及值近4,000元的虛擬用品全部消失
•經消委會介入後,遊戲商承認遊戲有段時間出現問題,承諾提供協助及作點數補償

2.遊戲系統推出抽蛋,聲稱稀有角色出現率較高,吸引玩家買點數參與。玩家付8,000元後仍抽不中稀有角色,質疑宣傳與事實不符
•遊戲商指有固定機率計算角色出現頻率,拒就事件退款及補償

3.玩家為賬戶增值200元後遲遲不獲發虛擬金幣,錯過限時對戰時機
•遊戲商調查後承認增值項目出現問題,已向玩家補償

4.子女誤用家長手機按下購買虛擬遊戲物品的按鈕,費用達13,500元,家長投訴交易過程中毋須輸入密碼得到信用卡主授權,要求退款
•遊戲商拒退款,提醒用戶必須更改手機交易限制以防未授權交易產生,消委會建議投訴人循民事途徑索償

玩家心聲

【楊先生】
「玩Pokémon GO、轉珠都有課金,一個月可能3、400蚊,幾千蚊就太誇張,擺少少錢落去就ok,但太多就唔值。」

【黃太】
「Candy Crush、Pokémon GO都試過課金,每次幾十蚊,以前玩online game幾百蚊咁畀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