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 節 - 古德明

變 節 - 古德明

八月二十五日報載:「南韓延坪島附近,一名北韓人浮沉海上,疑是變節投南……」令人痛心者,除了北韓百姓之苦,還有「變節」之謗。
現代漢語所謂「變節」,無疑是英文defect的化身。一九九七年版《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詞典》defect條有注釋如下:「to desert a political party, group, or country變節、叛變、脫離。」現代漢語於是把「變節」當作defect來用。但英文defect沒有褒貶含義,中文「變節」卻不然。
「變節」一是指「改變舊習」,不褒不貶;一是指「失節投敵」,誅貶之意,嚴於斧鉞。請看《七十二朝人物演義》第十五回作者議論:「不以存亡變節的,這樣人世也稀有。」又請看《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三七回論三艘軍艦背叛孫文,投軍閥陳烱明:「三艦已變節附逆。」
現代漢語所謂「北韓人變節」,中文會說「棄暗投明」、「從順棄逆」、「自拔來歸」等。請看《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鄧嬋玉勸父親背棄紂王:「父親若肯依孩兒之見,歸順西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棄逆。」又請看《新唐書》卷九十三賊帥竇建德手下李勣歸唐:「武德三年,自拔來歸。」民國二蔣時代,大陸百姓、戰機駕駛員等,偷渡赴臺,更沒有一個是「變節」,全部不是「投奔自由」,就是「棄暗投明」等等。
北韓獨裁者金正恩視百姓賤於豬狗,百姓難道還要為他「守節」?不爾,何云「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