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對環球金融的穩定造成負面影響,令部份投資者頗感憂慮。究竟有何因素影響人民幣走勢?又有何投資啟示?
自2005年人民幣實際上與美元脫鈎後,人民幣的實質有效滙率上升四成,升幅主要是來自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近年,人民幣走強,加上環球需求疲弱,均令中國出口表現受挫,惟入口貨品及服務較之前便宜,中國消費者因而受惠,而投資者亦可把握國際投資機會。
去年12月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推出參考13種貨幣的貿易加權滙率後,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以較穩定的步伐下跌,我們認為這7.5%的貶值是當局有意提升人民幣競爭力,並減輕經濟壓力所致。倘若美元維持多年的牛市接近尾聲,則人民幣便可利用美元減弱來達到相對貿易夥伴貨幣貶值的目的。
另一個人民幣須循序漸進地貶值的原因是,中國當局了解若人民幣急劇下跌,則可能會觸發資金進一步外流。回顧去年底至今年初人民幣兌美元接連貶值時,已大大動搖本地投資者信心,其後更多資金外流,而中國外滙儲備亦見下挫。
我們認為,中國當局擁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可避免貨幣急挫,然而估值及經濟調整均暗示人民幣按貿易加權基準計算於中期可能進一步貶值,兌美元繼續偏軟。
此外,亦有一些短期因素值得留意。近期正值一些關鍵事件進行,例如剛剛於杭州閉幕的G20峯會,以及10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期間人民幣兌美元或按貿易加權基準計算或會維持相對穩定。
要降低貨幣風險,以人民幣為基本貨幣的投資者可於環球資產分散投資,而有意涉足中國股票及債券市場的國際投資者,則可考慮於捕捉中國新經濟及收益機遇的同時採取貨幣對沖策略。鑑於中國資本市場逐步向更多環球投資者開放,並有望獲納入不同基準指數,降低貨幣風險尤為重要。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