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昨天晚飯吃了甚麼,卻不讓你偷看手機的照片,你能立即回答嗎?我們平日無論吃午飯還是和朋友聚餐,很多時候都是機不離手。雖然偶爾是忙着公事,但更多時候只是沒意識的看facebook,卻無視眼前的食物。因此有些餐廳卻大搞Mindful Eating,好拯救那些沈淪「機海」的食客。
深水埗明愛醫院這間Cafe330,雖然未有禁止客人使用手機,卻嘗試用聲音導航來進行Mindful Eating。「現在請你拿起食物,它是甚麼顏色?試試觸碰它,看看有甚麼觸感。」耳筒傳來的是一段緩慢的錄音,卻是一步一步的教你怎樣欣賞眼前的食物。我定睛看着面前的鴨胸肉,彷彿把每一道紋理都刻進腦中。油脂還留在拇指的指頭,感覺有點嘔心。但觸碰後,才發覺鴨胸與炸雞的油脂原來是不一樣的。雖然食物沒有因放慢而變得美味,但我到現在仍然記得那碟意粉的味道(似乎這只適用於美味的食物,難吃的你倒不希望記一輩子吧。)
「其實我們也不反對相機食先,這只是現在的飲食文化。我們只是希望客人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心欣賞眼前的食物吧。」餐廳的高級經理潘詠霞說。然而我環顧餐廳內其它客人,多半是趕午飯的醫護人員和探病的訪客,卻甚少人會停下來戴上耳筒,或是留意到桌上的提示。不少人只把這裏當成普通的餐廳,依然故我的邊看手機邊吃飯,彷彿我才是異類。看來餐廳還需要多加宣傳這個概念。
中環的Alchemy in the Dark反而相對成功。這間餐廳開業兩年,卻是第一間把Mindful Eating這概念帶入香港的餐廳,希望食客能放下電子器材,用心品嚐食物。客人用餐前要硬性收起手機、相機等的發光物體,而視障人士卻會充當你的導航員。「他們會覺得要摸黑找食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譬如我們會鼓勵客人用餐具,但他們很快就會放棄。」失明導航員陳偉新笑說,很多客人經歷過摸黑用餐,才發現視力是這麼重要。餐廳的菜單每星期就會更改一次,如果客人對某種食物敏感,他們就會另外再調配餐廳。但若客人只是討厭某種食物,他們則不會理會客人的要求,「試過有客人討厭吃紅菜頭,但摸黑吃過後,卻又覺得紅菜頭其實也不難接受。」餐廳的客戶服務經理陳月桂說。現在餐廳的客量變得穩定,月入大約25萬,而且也有不少客人會帶朋友來用餐。說到底,Mindful Eating除了想提供另一種用餐經歷外,其實只是想食客尊重眼前的食物,以及用心準備食物的廚師而已。
記者:黃映嫚
攝影:王國輝、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