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暴跌800多點。不過,目測面書一眾積極的市場參與者,似乎沒有幾多個人有很大的反應。有理由相信,在不少朋友心目中,要來的始終都要來。
其實,相關的分析,自從8月底已經有不少人提出,今天聯儲局大有可能加息,甚至乎德高望重的Fischer也講過,今年有條件加息兩次。以現今的利率水平,加息兩次絕對不是小事。論資排輩,Fischer的江湖地位比局內任何一個人都要更高,為甚麼眾人都當他的觀點是耳邊風,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話雖如此,大多數人着眼的所謂加息,其實不是對資產市場影響最直接的因素。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反映融資成本的參考數據,應該是美國國債的孳息率,而美國國債孳息率的水平,卻是由市場力量所決定。由上星期四起,美國政府的2、10、30年債同時被沽,孳息率上升,一定程度反映了投機者對貨幣政策的預測。
究竟投機者的預測又是甚麼?要知道,聯儲局要加息,不可以單純將短息一方拉高。當年的Operation Twist和2.0,說穿了就是透過購買長債,降低資金成本,同時在短息一方,人為操控地將水平壓低,也就是所謂的水浸銀行。
結果,銀行得到了資金,但不少資金卻長期都只是困籠在這個循環中,並沒有真正達到激活資產市場的作用。
不過,說量化寬鬆沒有影響,也是多年前的事,當年金融海嘯所謂的有毒資產,也漸漸被重新吸納消化,問題也早已不再是問題,但政策卻沒完全退市,道理上說不過去。
退市,其實不只是央行停止買資產,又或者是再息率推高,更重要是處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原則上,那意味着央行要沽出持有的債券,投機者自然會盡快減持國債,轉揸現金。搞不好,這就是新一輪資產價格大跌的觸發點。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