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人民吃飽飯有事幹了(專欄作家 孔捷生) - 孔捷生

強國人民吃飽飯有事幹了
(專欄作家 孔捷生) - 孔捷生

G20杭州𥧌會留下最難忘的亮點就是「寬衣」金句,雖已飽受譏諷,但箇中意味尚待挖掘。通商寬農變成寬衣,莫以為僅被簡體字所誤,實為習大大充當了戳穿國王新衣的童子。此非眼花和口誤,而是他根本就不懂詞語原來涵義。
政治人物不是神,念大白字和驢唇不對馬嘴時有發生,美國前副總統奎爾曾將小學生正確拼寫馬鈴薯potato,「糾錯」為potatoe;小布殊總統亦曾口誤稱英女皇1776年來過美國;奧巴馬總統上電視時自嘲玩保齡球蹩腳得像參加特奧會,此處對殘障人士的冒犯構成嚴重「政治不正確」。
再看華人政壇,陳水扁任總統時稱讚台灣環保義工的貢獻「罄竹難書」;曾蔭權任特首時亦有「身同感受」之造句。他們均遭傳媒與街談巷議諸多調侃。威權國家則不同,胡錦濤在耶魯大學所讀的「辛辛學子」,傳媒一律噤聲,然而胡畢竟是弱主,難以封住天下網民悠悠眾口。有習一朝,氣燄直逼老毛,屁民出言不遜一概消音刪帖。
再推敲這兩個大別字,胡錦濤至少知道自己想表達甚麼;習近平卻完全認錯了字,更兼不明白通商寬農是甚麼。胡是清華學水電的,沒有自詡博覽群書,對蘇俄文學只說得出當年共青團推薦讀物《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反觀習近平有文科博士(據說是法學)頭銜,他出訪所到之處都背出一串當地名著的書單,怪的是既無法學著作也甚少政治經濟學著作,文學書籍倒佔多數,其實這是御前行走(比如三朝文膽王滬寧)揣摩聖意開列的書單而已。
至於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抵埠風波,中美兩邊的解讀大相逕庭。原因固然是美國總統出行總是大陣仗,中國不吃這套。原來美方照慣例自備舷梯車,本來無異議的中方忽然變卦,堅持用中方舷梯車,爭執一番後美方讓步,但要求開車到空軍一號前的中方司機換成美方司機,中方拒絕,僵持到專機馬上降落,中方忽又同意對方使用自己舷梯車。美方說來不及更換,於是決定總統放棄主舷門而從應急的側舷梯下機。現場一片混亂,美國記者團站錯位,被中方隔離在幾百米遠外,連帶國家安全顧問賴斯也被阻。
美方官員稱對方「做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然而美方諸多不滿又如何比得上中方的憤怒,他們精心準備的紅地毯舷梯,以及拍攝萬邦來朝的文獻紀錄片居然泡湯。
回過頭來看,雙方都互不給面子的成份,江胡兩朝儘管中美爭拗不斷,但中美關係畢竟是重中之重。而習近平一句話揭示了本朝外交姿態:「中華民族的能量壓抑得太久了,該爆發一下了。」作如是觀,今後強國吃飽飯有事幹了,非要折騰不可。

孔捷生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