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高空3℃ 須「低飛」保暖

澳洲高空3℃ 
須「低飛」保暖

【本報訊】「香港起飛」出發半個月,從北半球橫越赤道到南半球的澳洲,再重返赤道地區。機師鄭楚衡說,在小型飛機機艙明顯感到溫度變化,他指進入南半球地區明顯感到寒冷,在澳洲中部飛行期間,因未有厚衣物隨身,要穿短袖衫及短褲在3℃中飛行,惟有降低飛行高度捱到目的地。
鄭楚衡指,在飛行期間高度每升高1,000呎,氣溫會降低約2℃。月初從峇里島飛到澳洲,明顯感到氣溫變化,當接近澳洲時,在1.1萬呎空中飛行,其實氣溫已在零度以下。在飛行期間調校機艙氣溫的方法,只有靠降低飛行高度,當時他們決定由1.1萬呎降至7,000呎飛行,溫度顯著升6℃以上,但飛行速度會較慢。

玻璃過濾紫外光免曬傷

另一程,由澳洲中部到東岸昆士蘭省,由於航程接近7小時,為減少負重未有帶備厚衣物,大半程時間在3℃低溫飛行,到尾段也需降低飛行高度保暖。即使回到赤道地區的瓦努阿圖,飛行時機艙氣溫也只有11至12℃,必須穿上足夠衣物保暖。
鄭楚衡又笑稱,他太太因怕飛機只有一層玻璃,怕他會容易曬傷,多次叮囑他要塗太陽油。鄭解釋,飛機的玻璃其實可過濾紫外光避免曬傷,最易曬傷反而是降落後,在戶外為飛機入油的時候。至於機上也有特別的尿液收集器,以應付長時間飛行。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