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覺得Live House只是浮雲,始終都會消失。Live House在全世界都有,為何在香港辦Live House這麼麻煩?」Hidden Agenda(下稱HA)負責人許仲和坦言,目前希望透過申請「食物加工牌」,以另一種方式為HA「續命」,但對於他們而言,這只不過是苟且偷生的做法,要真正為HA「續命」,其實可以有很多方法。
1. 拍戲續命法
位於南加州的Alex's Bar,表面是一間當地居民經常光顧的普通酒吧,但其實大有來頭。Alex's Bar是一間Live House Bar,曾孕育不少樂隊包括Black Flag、The Offspring、Jello Biafra、Subhumans等等。酒吧最特別之處在於主色調——紅色,酒吧的全紅牆設計,吸引了不少電影和電視取景,美劇《真愛如血》(True Blood)有部份場景就在這酒吧拍攝,並吸引不少來自西班牙、俄羅斯、南美和美國中西部的遊客。
2. 酒吧續命法
許仲和慨嘆:「如果我賣食物的話,一定沒問題,我都是叫人來夾band,來看Show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掣肘在那,只有政府不明白。」在外國Live House Bar非常普遍,能夠吸引電影或電視取景拍攝,更能夠增加自己在政府面前的議價能力。無疑香港近年有意加強本地電影業發展,但政府會否批出「食物加工牌」,還是未知之數。
3.錄音室(Studio)續命法
在台灣,Live House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河岸留言」就是結合Live House和Studio的例子,目前他們已完成了一萬場以上的演出。多元化的發展,不但可以增加Live house生存空間,同時有助開源,吸引更多人認識。不過要留意的是,兩者需要相似設備,但要在用途上區分兩者,就有很大灰色地帶,假如要收錄一首現場版歌曲,Live House負責人邀請其他人來觀看,順便製造現場氣氛,理論上他們也是演奏的一部份,因為他們的聲音亦會被收錄於歌曲內,令所有人都成為演奏者,這樣Live House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Studio,Live House亦不用申請娛樂牌照。
可惜,這樣亦不能扭轉HA現時的劣勢。許仲和慨嘆:「現時在工廈做自己的東西是可以的,但非常踩界,我們是做娛樂的,不是有正規牌照的酒吧,而是不同的樂隊。」由於現時的工廈受地契限制,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改變工廈用途亦需要申請相關的牌照,可謂困難重重。故即使Live House不用申請娛樂牌照,政府亦不會輕易容許改變土地用途。
4.歷史建築改建續命法
位於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的Live House「Legacy Taipei」,由歷史建築改建而成,自1916年起,用於文藝活動;在宜蘭,由2011年5月開始營運的「THE WALL」,他們與當地文化局合作,原用「舊宜蘭煙草賣捌所」這歷史建築建成Live House。台灣對於活化古蹟有獨到理解,不像香港,只能將歷史建築改為商業用途,事實上,「雷生春」和「和昌大押」都有潛質,可用於香港的獨立音樂上。
但要講到最適合的古蹟,一定非「皇都戲院」莫屬,它曾經是香港的戲院暨音樂廳,但由於暫時沒有人申請出售或改建, 所以皇都戲院現時沒有歷史評級。如果政府能夠出手做中間人,幫助HA以象徵式租用,歷史建築配上新文化活動,一方面能夠保留歷史建築,增加社區活力,亦能幫助弱勢的Live House營辦者。不過可惜的是,政府從不以宏觀的角度,解決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事事都微觀處理,「古蹟改建續命」可謂微乎其微。
「新地方需要租金6.2萬,撻訂要賠多兩倍。我的朋友就是怕我甚麼都做了才算,覺得眼冤。」現時HA以眾籌形式,先解決眼前地方的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租金毫無疑問是HA現時最大的問題,故如果能夠為他們解決場地問題,相信是重大突破。既然歷史建築和工廈都可持續發展,為何不用一舉兩得的方法解決呢?但說到底,一切都是錢作怪。
記者:盧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