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辦杭州G20,強力驅散杭州市人口,習總顯示實力,向世界打造了一座湖山空寂見不到一名中國農民的「杭州西湖」,令人讚賞。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有西湖篇,早已嚴正指出:雖然西湖在中國歷代的人文風景之中,是相對比較庸俗的一處,但因為蘇東坡白居易都曾停居,兩大詩人,領起了一千年的風騷,以後的二三流詩人,都去西湖朝拜,寫下了太多平庸而比不上蘇軾的詩文作品。西湖之俗,俗在只變成了文人的聖城麥加,而不是中國「春運」人山人海的廣州東莞火車站。
中國的人文風景,不論詩畫,都不容「勞動人民」──亦即所謂老百姓,蜂擁來污染。如果略講一點意境,無一例外,都追求一個「靜」字,要靜,即絕不容許人山人海的「黃金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句強調「少人」與「無人」,而不是GDP式的人口。
若論唯美主義,當然,在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裏,京都的金閣寺,周圍已經空寂無人,但一片湖光倒影,即使渺無人蹤,那種絕對空靈的靜美,卻反而令人悲傷,所以男主角要放一把火,將金閣寺一把火燒掉。
此一美學至高的宗教聖境,尤高於唐詩,更非「十一黃金周」的飲食中國人民畢生可窺悟於億分之一。但是開G20,驅趕人口,派錢叫他們滾蛋,先還出空城,雖然是基礎的一小步,而且僅一日之短,符合人類文明的整體利益,畢竟是做對了。
孔子說:上智下愚。耶穌走進聖殿,看見農民自由行在擺地攤,敬拜上帝的地方喧嘩嘈吵,隨地吐痰,抱着小孩小便,耶穌大怒,一把搶過一條繩子,迎頭就抽。
可見人頭湧湧,耶穌厭煩,必須保持清靜,方有聖心。耶穌就是最早的「城管」,而且管對了地方。
凡有人文修養者,不介意中國的農民可以蜂擁去毛堂參拜他們的毛主席,但是將杭州西湖歸還給蘇東坡一夜就好。至於法國的羅浮宮外的大媽,澳洲雪梨的市政會的毛歌會海報、聖彼得堡皇宮地板的小便,西方文明國家下一步如何清理,該參考耶穌還是習近平,倒是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