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九月,推掉了一些工作,把日程盡量清空,為的,是打籃球。以本港傳媒工作者為骨幹的籃球隊Mediators,第二年到台北參加「新聞盃籃球錦標賽」;去屆舉行之時碰巧與工作撞個正着,共兩星期的比賽,就只能留個三天兩夜,太不夠癮,那時跟自己說:來年要再來兼留足全程。今次,算是如願以償吧。
台灣的籃球風氣盛,連傳媒比賽都很具規模,電子計分牌、進攻計時,一樣不差,球賽水平亦頗高,部份隊伍更有SBL(台灣超級籃球聯賽)退役球員在陣。既然第二度參賽,總希望各方面都有所進步,雖說是玩,勝負不在首位,但玩,也要玩得認真,才夠好玩吧。
假期難得,整班麻甩佬一同出走也不容易,難免會有點「放假」心情;之前試過嘻嘻哈哈的,今年,就跟教練李嘉耀商討,不如試試認真一點,去比賽之餘也當成集訓之旅。出發前教練曾說要做好「練到散」的心理準備;心理準備做足,訓練卻比想像中更嚴厲。中午12時有比賽,就先於八時起床來個射球練習熱熱身,之後就邊吃早餐邊觀看前一天的比賽片段作檢討,再到賽場準備作賽;賽後吃午飯,但午飯後卻「不准外出」,要待在酒店休息,因為,晚上還要練習。
這樣的日程,第二天開始手腳就已經有點酸痛了。推掉工作,攞苦嚟辛,值不值得?先不說是籃球還是其他的,在香港,十幾樣事情纏身,你有幾多餘裕,能純粹只集中於一件事情上?說疲倦是疲倦,但三十幾勾的業餘球員,還能一嘗球隊集訓的感覺,想到這裏,摸摸自己酸軟的手腳,再看看那班軟攤在球場地板上給訓練到半死的隊友,你才發覺,能這樣的攞苦嚟辛,實在太幸福,真的,能用盡全力在球場跑跳的日子,還剩下多少呢。
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