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生多波折,曾任裁縫師的貴姨形容生活「越過越難過」,丈夫患鼻咽癌又中風,半身不遂。兩年前她又確診患卵巢癌,分身乏力,有幸家中兒子孝順,事事替她分擔。貴姨希望今次能籌得藥費順利完成標靶藥療程,讓一家走過陰霾。
記者:梁偉權 劉秀蘭
一針一線也掌握在手,曾在名店任裁縫師的貴姨(57歲),縫紉針法瞭如指掌,但卻未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一家三口接連多災多劫。
獨子自出娘胎便患兔唇,貴姨夫婦悉心照顧下,兒子總算能健康成長。貴姨與做電器技工的丈夫,公一份、婆一份,努力經營這個家。可惜1993年,一家生活不再平靜,年長她四歲的丈夫確診鼻咽癌,常進出醫院做電療,當時僅10歲的兒子要交人託管,以便她可上班養家。丈夫電療半年,漸見康復,一家以為有好日子過。
約10年前,貴姨因公司轉型而被辭退,一家生活依靠丈夫維持,但丈夫也獨力難支,在3年前開工期間突然感到左手麻痹,被診斷中風,數日後病情急轉直下,他左邊身已無法動彈,半癱在醫院,其後被安排入住老人院。
貴姨慶幸兒子已投身社會工作,分擔家中經濟重擔,她也可專心一意照顧半癱丈夫。兒子也盡孝道每星期四次探訪父親。雖然一家三口要分開住,但感情不減。貴姨疑勞心勞力得病,於丈夫中風不足一年,她因腹痛和沒胃口,求醫確診患卵巢癌。她形容當時獲悉自己患癌,心情陷入低谷,「有時諗到日子點解越過越難過,不過唯有接受現實。」
曾接受手術和化療,可惜完成治療不足半年復發,她花盡積蓄和丈夫的強積金用來買標靶藥治病,病情稍為受控。醫生最近建議她轉用另一標靶藥,療程六針,其中三針獲資助,餘下三針共10多萬元須自費,她已無能為力。
貴姨最愧疚是要兒子自幼便要相繼照顧患病的父母,「我覺得好對唔住個仔,一個年青人要照顧一個半身不遂既爸爸、又要照顧一個患有癌症三期既媽媽,佢冇發過脾氣,我真係好多謝個仔。」她希望能盡快接受治療,一家人生活不再「難過」。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得悉「貴姨」無力負擔自費標靶藥費,關顧主任正協助她籌措治療費用。「貴姨」急迫等待善長發放愛心支持,讓她能繼續治療。
「貴姨」暖流之友編號:C4159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facebook專頁: 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 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 001
中國銀行:012-898- 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 68-01678- 5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