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禮崩樂壞,罪魁禍首除了梁振英,還有一個就是張曉明。梁、張兩人互相吹捧、互相邀功請賞、互相掩過飾非,在經歷政改、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的失敗後,終於走到政治的斷崖邊。從中港兩地網媒、報章在立法會選舉前後公開批評梁振英和中聯辦,到選舉後董建華露面不挺梁、曾蔭權卸任四年後首度接受報章專訪,都顯示慣於輿論先行的中共,調整對港政策、人事是勢在必行,此時還有人想靠抱張曉明、梁振英的大腿上位,無異於政治自殺。
葉劉編造謊言進退失據
梁振英是票房毒藥,候選人避之則吉,殆無疑義。中聯辦和張曉明貌似風光,如願把一班契仔契女送上議員寶座,成為直選票后的葉劉淑儀也第一時間前往謝票。不過,梁振英當年公開赴西環謝票,是要藉其力彈壓親共陣營中的反對聲浪。葉劉不敢承認謝票,是怕觸怒港人,但當日編造自己未在駛入中聯辦的座駕上的謊言,同樣犯了政治人物的大忌。
葉劉無論想選特首,還是想當立法會主席,都不能不考慮港人感受,因而在處理與張曉明關係時有所顧忌,表現得進退失據。但梁振英為張曉明辯解時就肆無忌憚。對周永勤指控受中國駐港官員利誘威逼棄選,梁振英昨重申,對周永勤棄選的背景、原因和過程完全不知情,但他竟然又說:「周永勤在毫無根據下,講啲含沙射影嘅說話,我表示遺憾。」
如此語無倫次,顯示梁振英對中聯辦可能捲入周永勤被棄選而着急。張曉明來港近四年,儼然成了中央政府化身而不是聯絡人,對香港事務的干預遠超國務院賦予中聯辦的職能,但對梁振英一直是關愛有加,甚至叫囂特首享有凌駕行政、立法、司法的「超然」地位,簡直是要把梁振英捧成皇帝,自己再垂簾聽政。
梁振英、張曉明的唱和不一而足。一個叫Vote Them Out,另一個就喊票債票償;一個說港獨是大是大非問題、不容港獨分子進入立法會,另一個就稱港獨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極大破壞香港與內地關係。他們一向敵視泛民議員,相對於張德江來港會晤泛民領袖、王光亞坦承泛民議員是建制的一部份、馮巍說「幾個激進的青年人進入立法會也屬正常」,未免讓人質問,究竟誰代表中央政府?
張曉明違職責成太上皇
1999年12月,國務院決定將前新華社香港分社正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並賦予五項職能,包括聯繫外交部特派員公署和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聯繫並協助管理在港中資機構;促進香港與內地經濟、教育、體育等交流與合作、反映港人對內地意見;處理有關涉台事務;承辦中央政府交辦事項。
再看看張曉明所言所行,他擔當的並非中央駐港聯絡人的職責,儼然成了香港的太上皇,連親共陣營的不同意見都不能容納,遑論向北京反映民主派和普通市民意見。據網媒立場統計分析,今次立法會選舉,民建聯在整個親共陣營中的得票率大減8個百分點,只分得約四成選票,自由黨分得的票跌至僅2.4%,而新民黨分得接近兩成選票,比例是上屆的兩倍。
親共陣營在選舉中的碎片化,與民主派不遑多讓,正正是梁振英、張曉明拉幫結派、親疏有別的結果。而選舉前後,中國網媒、本港粉紅報章或接力炮轟中聯辦、梁振英,或專訪曾鈺成、曾蔭權,而去年區議會選舉前後曾力挺梁振英的董建華只與記者打哈哈,未對梁振英、中聯辦解讀的選舉結果背書,顯示北京的政治風向正在改變。那些意圖謀取立法會主席或下屆特首大位的政商人物,意圖謀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紅頂戴的政商人物,如果還想靠抱張曉明、梁振英的大腿上位,這不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嗎?李慧琼跳離行政會議,曾鈺成表明不讓梁振英自動當選連任,那才是聰明之舉。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