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建築設計與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但生於彈丸之地,大部份蟻民餐搵餐食,遑論維修家居,何況是收入緊絀的基層及退休長者。兩個本地非牟利建築設計單位「長屋設計」及「多磨建社」,在行業開創先河,分別走遍全港各區,透過政府及慈善機構資助,協助基層家庭及長者,以合理價格度身訂做人性化傢俬,改善蝸居環境。
長沙灣展示室 長者體驗好歸宿
安享晚年,並不是人人可以。長者退休後,靠儲蓄及生果金生活,即使擁有自置物業,但長年日久失修,也不敢花費維修,加上身體機能退化,改善家居環境變得有心無力。「長屋設計」的骨幹成員鄧子傑(Ray)、雷煒程(Lawrence)、巫永充(Mo)和湯學勤(Ken),2015年起為長者提供一條龍家居維修服務,幫助合資格長者申請津貼及節省建築成本,讓長者晚年有個好歸宿。
主打長者家居設計,在行業內算是冷門,四個大男生一年前決定小試牛刀,皆因與自身經驗有關,「本身從事獨立屋、餐廳設計,但好多朋友因為家中長者發生意外或有急病,找我們幫忙,急於改裝浴室、改大房間門口、加建醫療床等。」本身擁有室內設計公司的Ray及Mo,發現長者家居設計原來大有學問。負責對外聯絡工作的Lawrence,因爸爸患上末期癌症,經歷改建家居環境的情況,「每個老人家臨終前一定想住在家中,但往往時間太急,心理壓力太大,仔女多數趕不及處理各類事情,更何況優化家中長者設備。」本身是癌症康復者的Ken,亦深明長期病患的復康需要,幾個舊同學聚首一堂,談到長者居住問題時一拍即合,推動改善長者家居設備的社企「長屋設計」遂誕生。
申請維修基金 改善工程慳到盡
「長屋設計」過去一年的服務對象,多數是有資產但現金儲備少的「夾心長者」,「好多老人家可能靠十多年前買下公屋單位自住,退休後也得靠綜援、生果金生活,根本沒有多餘錢裝修。」政府多個長者資助項目中,包括為擁有自置物業的長者提供四萬元維修基金,但申請程序需時,前後需要六個月,長者未必能應付自如,「長屋設計」索性找專人替長者申請資金,再按長者需要,提供設計計劃書讓長者考慮,顧問服務不收分毫,但Ray強調不是派免費午餐,「要確保設計未來10年都冇問題,工程絕不能有甩漏,完全免費好困難。」擁有社區服務經驗的Lawrence,曾參與基層慈善裝修活動,發覺手工遠低於專業水平,「我們的造價未必是最平,但我們不想因為要降低成本而放棄質素,老人家未必有機會再來一次家居大裝修。」為幫長者慳錢,他們提供回收建築物資、醫療設備優惠。
長者家居,唔一定醫院格局。近日在長沙灣開闢500呎家居展示館,與「歷耆者」、「CareER」及「關懷易」本地三個社企合作,以套房格局展示十多款型格老人家居設計,免費讓長者先睹為快,「長者經常在廁所發生意外,所以會改用防滑地磚,廁所扶手、加厚坐廁等無障礙設備,我們會挑選英國品牌,因為英國對醫療設備監管成熟,防跣度、承重量、拉力等有特定測試系數,品質有保證。」設計師Mo認為,要解決長者家居陷阱,又不想屋企變醫院病房,最重要在設計用心,「客廳的燈槽可以融合扶手設計,選用圓角傢俬、無縫地板等,減低意外風險。」家居設計以外,還提供「高齡體驗衣」,讓家人體驗長者行動不便的身體狀況。
長者室內設計及照顧體驗館
日期:9月28日起(11:00am-8:00pm)
地點:長沙灣福榮街520-530號簡.愛生活1樓
facebook:長屋設計
土瓜灣堀頭巷 多功能吹水長凳
長者有好歸宿,基層家庭也有好設計。由創辦人馬潔怡(Maggie)及Mark Kingsley兩位建築師夫妻成立的「多磨建社」,與本地社企合作,走入土瓜灣、薄扶林、深水埗等社區,透過社區參與改善民生空間,「本地好多慈善社區建設計劃,需要有專業建築師全程參與,但未必有足夠資金聘請建築師提供意見。」為降低建築顧問門檻,2013年成立的「多磨建社」去年與聖雅各福群會「土家」故事館合辦「鴻福街社區參與計劃」,透過工作坊認識區內街坊,一同探索區內特質,今年5月,設計作品正式在土瓜灣鴻福街登場,「土瓜灣有好多deadend街道,俗稱『堀頭巷』,即是消防緊急通道,平時是封鎖的,車不能通過,自然形成一個自由的公共空間,是街坊聚集之地。」細心留意,街內有小量椅子讓街坊吹水打牙骹,而街道兩旁的小店舖,會將貨品、雜物隨意擺放,小朋友三五成群追逐,「有可能因為這些舊樓沒有平台花園,加上這裏的舊樓只有六、七層高,父母可以從一至三樓見到小朋友玩樂,而街坊與店舖老闆感情特別好,互相照應。」
這裏獨特的「堀頭巷」空間,引發Maggie的設計靈感,「見到雜貨店外有很多陳設,經常朝桁晚拆,不如設計一物多用的傢俬。」為雜貨店「家樂超市」設計的多功能吹水長凳,利用鋼材及木板製成,能屈能伸,拉開可作長凳,同時是貨物展示架,發現街道有很多回收物資隨處放,便在長凳加入回收箱功能,「長凳可以收集鋁罐及玻璃瓶,方便回收人士接收,同時陳列貨品,可吸引街客目光,提供誘因促進雜貨店老闆、街坊及從事環保回收的人互動。」為增加流動性,長凳設有小轆,方便在區內遊走,未來還會在區內增設新建築元素。
向高空發展 爆大劏房
除了大街小巷,「多磨建社」也有入屋設計,參與本地社工團體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的「劏房改造」計劃,已為四十多個深水埗基層人士重新設計劏房家居,「他們大部份傢俬都是執回來,尺寸參差,不能好好善用空間,同時雜物非常多。劏房主要在唐樓,好處是樓底較高,部份更高近三米,方便從傢俬設計改善空間。」傢俬採用上中下三層式設計,頂層多是吊櫃,中層選用窄身層櫃,底層是書桌,為小朋友提供讀書做功課的空間。大家好難深入民居參觀劏房格局,但「多磨建社」以劏房設計概念創作的藝術裝置,仿製劏房空間倒模而成,作品將會在建築展覽「築.自室貳之家-城÷」展出,展覽中的六十多件作品,皆以關懷社區建設為主題,不妨到場偷師。
築.自室貳之家-城÷
日期:即日至10月7日(11:00am-8:00pm)
地點:鰂魚涌太古坊英皇道979號康和大廈1樓ArtisTree
facebook:多磨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