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小店 - 高慧然

所謂小店 - 高慧然

每年總會去兩次黃金商場,每次去那兒,照例會去「劉森記」。第一次是慕名而去,覺得水準一般,但奉客的糖醋蘿蔔出色,炎炎夏日,吃幾塊,暑氣消掉小半。臨走,買了一大瓶回家。
第二次去,是為了小店情懷,香港人一說起跟大財團相對的小店,甚麼「歲月情懷」、「人情味」、「艱苦經營」、「共同回憶」……統統湧上腦袋,雖覺得味道一般,還是情不自禁去了。每次去,店裏總坐滿了人,門外排着長龍,想必很多人有相似的情意結。
這次再去,發現食物水準又下跌了,服務更差。人多,採「替補機制」,但凡有人離座,馬上有人替補。顧客點餐時,侍應執枱。把上一手的餐具取走,把枱面的食物殘渣撥入碗中就算是完成了整個清潔程序。完全沒有抹枱的打算。我叫了兩次,總算有個侍應拿了塊布過來作狀抹了兩下。那塊布用前用後都沒有洗,可能比不抹更髒。
麵很幼,所以時間拿捏很重要,我叫的是湯麵,略嫌軟爛,湯是半溫不熱的。而且沒有辣椒油,不是一張枱沒有辣椒油,而是所有的枱。這就很不專業了,潮州粉麵,辣椒油是畫龍點睛的睛,每間都有獨門配方,全店沒有辣椒油,其實應該在門口貼出通告。讓顧客決定是否幫襯。
香港很多小店,其實早就沒有傳說中的人情味與待客的誠意及業者應有的擇善固執,但仍然門庭若巿。可能是顧客太包容、太沒有要求、太一廂情願。
我就不打算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