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掃盲日】簡化文字 掃走文盲定製造另類文盲?

【國際掃盲日】簡化文字 掃走文盲定製造另類文盲?

昨天 (9月8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50周年,根據組織發佈的最新數字,截至2014年,全球仍有超過7億5800萬人唔識字,佔全球人口約15%。識寫、識睇、識讀,可謂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如果你唔識字,對生活無疑有諸多不便:唔識睇餐牌、唔識睇路牌、唔識睇WhatsApp、唔識投票、唔識睇呢篇文……總之就麻煩!所以組織在過去50年,一直鼓勵各國推行全民教育等政策「掃盲」,減少不便,甚至是排斥或暴力行為。

數到近年最有名、最切身的掃盲方法,中國大陸推行的簡化字,肯定是佼佼者。話說在清末民初之時,不少西方人來到中國,發現中文非常難學,知識份子魯迅更有「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說法,認為漢字有拉丁化或簡化的必要,以防文盲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大力推行簡化漢字,1964年公佈、1986年修訂的《簡化字總表》,成為沿用至今的簡化字標準。部分簡化字令中文字失去原有意象,被譏為「殘體字」,「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等口訣更是朗朗上口。隨着大陸識字人數越來越多,漢字簡化後的文盲究竟多咗定少咗?你懂的。

除了中國,法國民營電視台TF1今年於2月曾報道*指,政府計劃簡化法文,如將帶有「^」揚抑符號的字詞「除帽」,令goûter變成gouter(品嚐)、取消連字符號,令chauve-souris 變成chauvesouris(蝙蝠)等,方便學習。政策引起不少法國人不滿,Twitter上#JeSuisCirconflexe(我是揚抑符號)等Hashtag更成熱門標籤。法文開始簡化,最終會否令新一代法國人忘記法文獨特的揚抑、連字符號?原本的文字逐漸被簡化字取代,這樣是掃走文盲,還是產生出另類文盲?

(編按:報道引起迴響,不同媒體引述該段消息,惟TF1其後已將報道撤回。)

記者:李煒汯

《簡化字總表》是中國大陸的簡化字標準。網絡圖片

不少法國人在Twitter用#JeSuisCirconflexe標籤,以示對簡化法文不滿。Twitter網頁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