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幾天光看親中及建制報章,以及光聽梁振英的話,一定會誤以為建制派在今次選舉中表現優異,泛民則不僅失去五員猛將,影響力也大減。
梁振英說:「有啲好明顯反對我連任嘅都冇當選都落選。」他又指另一個解讀就是,相當一部份選民不滿泛民,轉而投給非建制亦非傳統泛民人士(本土及港獨?),令當中較偏激的泛民候選人落選。
只要客觀分析選舉結果,當可發現梁振英的「解讀」全是語言偽術,只說了事實一小半,甚至歪曲事實。沒錯,幾名反對他連任的人落選了,當中有李卓人、何秀蘭、范國威等,也有打正ABC(Anyone But CY)旗號的王維基、抬轎的田北俊等。但新當選的非建制派議員絕大部份都比上屆「激進」、反抗意識更強,比梁口中落選的「較偏激的候選人」更偏激。即使相對溫和的民主黨,其接棒新人也是打正旗號反梁。可以說,議會內反對梁振英連任的陣容更鼎盛。
顯然,梁振英避重就輕,旨在令人誤以為泛民在選舉中受挫!而那個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正是心虛的表現!
利用喉舌顛倒黑白
至於幾份親中報章,從新聞報道到評論文章莫不是相同口徑,指建制派在不利環境下仍取得驕人成績,其實也是用來維護西環,是中聯辦官員心虛的表現。星期一點票還進行時,《文匯報》率先出版「號外」宣佈「喜訊」:「逆境取勝保持優勢 愛國愛港陣營41席」!他們把爭取真普選的醫學界「偏黃」當選人陳沛然也納入建制派。
再看周二親中報章頭版標題:〈建制派逆境取勝奪41席(《大公報》)、〈泛民五將齊齊OUT〉(《頭條日報》)、〈高投票率下拚贏反對派 建制派創佳績〉(《文匯報》)、〈建制派力保40席 傳統泛民勢力收縮〉(《星島日報》)。
事實呢?相對上屆,建制派由43席減至40席,得票率則由上屆的41.3%微跌至40.9%。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亦罕有的指出,多名本土或自決候選人高票當選,反映市民對現屆政府及梁振英相當不滿,相信中央考慮下屆特首人選時會評估形勢。
令人費解的是,選舉前這些報章的報道都是形勢大好:港人都反港獨;港獨及激進本土意識沒市場;泛民拉布不得人心;愛國愛港陣營不斷壯大;梁振英的民生政策逐步見效……投票前夕,特區政府還篩走梁天琦等本土派參選人。而多項選前民調都顯示,在非建制派嚴重分裂下,他們在直選中將僅得十三、四席。形勢對建制派非常有利,怎麼選舉結果出籠後反被說成是「逆境」呢?
顯然,西環及梁振英都明白,這是非常糟糕的結果,他們很可能要「孭鑊」被問責。於是借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把壞事「唱成」好事的傳統,第一時間利用手上喉舌跳出來顛倒黑白,希望先入為主、引導及主導輿論,造成建制派逆境獲勝的印象。這種白事當成紅事去處理天災人禍的手法,在中國各省市屢見不鮮。
西環及梁振英暫時無法完全控制香港傳媒,只能退而求其次,以語言偽術及扭曲事實等手段解讀選舉結果,減輕責任!但花耗國家那麼多人力財力去助選,議席數量不增反減,還能說是「創佳績」?當最高領導層是白癡咩?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