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 - 唐顧

古北口 - 唐顧

古北口在密雲附近,山海、居庸兩關之間,歷來是出入京畿的重鎮。從北京到古北口,約莫有一百三十公里路,在今日不過兩小時車程。
康熙四十二年皇上往塞外避暑,有位文臣汪灝隨行,寫下了《隨鑾紀恩》,相當於一種記錄里程而兼歌功頌德的日記。於五月二十五日黎明從暢春園出發,日行數十里,自昌平而順義,已是二十九日。換成公曆,正是六月底最熱的時候。
文臣有一枝好筆,說「太行山自河內來,橫走數千里,遙拱京師,至是直行。山麓雨勢迷濛,雲氣靉靆,半壓翠峰。火輪退舍,涼颸媚人」,讀來通體生涼。至此進入密雲境內,六月四日終於到了古北口。兩山橫抱,重關深邃,潮河湍流橫亙於關前。口外河聲更為壯闊,據說聲如雷電數十里。口外有行宮,坐落在「兩間房」。地名今日仍存,建制為鄉,位於長城腳下,河北灤平縣界內,101國道經過它。
清朝諸帝出京避暑,都帶許多隨行人員。總是從這條路走,大家留下不少篇章。承平時世,帶礪山河不關性命,字字句句都是粉飾太平。只有清初顧炎武作《昌平山水記》,曾引及各種史料,說明古北口曾發生過許多戰爭。遠有唐莊宗、遼太祖,我不知道。近有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進犯京師之役,則是確實從書裏讀到過的。蒙古首領俺答攻進古北口,打到通州,進逼京城,用武力要求開放邊境貿易。遷延久後,又沿着潮河川,出古北口而歸。當時很怕他再打來,於是許諾開放馬市。馬市開了,邊境仍舊屢遭騷擾,明朝單方面關閉馬市──邊境鬧騰得更凶了。從嘉靖以後,「邊事日圮」,越拖越垮。
說實話,在山上想不到這些事,只有天藍地綠蟲聲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