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逾200萬人投票,創投票率新高,本身就是讓人鼓舞的事。選舉結果也告訴大家,香港人要新不要舊,要年輕的不要老齡,要素人不要政黨,求變之聲響徹雲霄。
原本寂寂無聞的年輕素人取而代之,而且大部份高票當選,朱凱廸更以逾8萬高票成為地區直選票王。他和羅冠聰、劉小麗最初都被認為勝算不高、民調持續落後,卻一步一步爬上山頂,以不一樣思維、不一樣方式開展從政之路。
所謂的不一樣,包括形式與內涵,例如他們背後沒有政黨作為選舉機器,人財皆缺。以選民逾100萬的新界西為例,選舉經費上限300萬元,但朱凱廸選舉卻以眾籌15萬元開始,其後要印刷郵遞又做過兩次眾籌,最終籌了約100萬,即總經費只是上限三分一,大部份橫額都是助選團人手簡單製作。政壇老將一定無法接受這些業餘做法,覺得難以持久,但朱凱廸反而藉此成功凝聚人心,壯大團隊。
朱凱廸政綱主打官商鄉黑,說穿了就是新界土地問題,並不新鮮,但政黨卻習非成是,無心無力打老虎,反而讓朱獨一無二地佔領了這個觸動居民心底的議題。
何況,朱凱廸不是由石頭爆出來。他傳媒出身,先後參與反對拆天星碼頭、爭取原地保留皇后碼頭行動,在公民社會打響名堂。他自此沒有停止過抗爭,菜園村、反高鐵都有參與,積累了十年經驗。他能夠取得逾8萬高票,贏在不斷跑。
朱、羅、劉的當選,標誌香港進入他們政綱所說的「民主自決」新時代。在舊人眼中,總覺這個新時代處處不順眼,但如果不能跟上步伐,最終受淘汰的只會是自己。
http://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
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