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處世活教材 - 陶傑

做人處世活教材 - 陶傑

立法會選舉結果,泛民內部大換血,老人不敵年輕人上位衝勁,泛民完成了年輕化。
首先,中方和梁特府這許多年的「青年政策」全面失敗:希望年輕人愛國、希望下一代「人心回歸」,不愛國不回歸,至少也不要鬧什麼「自決」和港獨,一邊輸送神州太空人、奧運國家隊金牌選手,另一邊捏鼻子強行餵灌「國民教育」的湯藥,豈知這個小孩還是極力掙扎搖頭,湯藥連碗一揮手潑落地上,化為碎片。
這十年到底花了多少錢,錢又用在什麼地方,中間有幾多人藉口愛國、幫助中央落實青年政策,領了錢,其中舔了許多回扣,一點功效也無,現在習大想追究錢到了那裏?這些熱心的中間人一早已經移民澳洲和美國了。
不要怪香港年輕人,這樣的局面,是老人造成的。香港年輕人如果都憋在香港沒有得上位,中國大陸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本來一點問題也沒有。總統奧巴馬是在太平洋中央的夏威夷群島出生的,他是如何向上游,到了芝加哥做律師和參議員,然後又進了華盛頓的白宮?答案很簡單:因為美國沒有「一國兩制」,夏威夷的社會制度,和美國大陸另外那四十九州的制度是一樣的。生在夏威夷,但加州和東岸,對夏威夷的一個黑人少年兒童有無限吸引力,機會均等,只要肯努力,離開一個海島,大陸去發展,不會有心理抗拒,也沒有問題。
然而今日的中國大陸,對香港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從前的香港元老安子介早就指出過:一國兩制,不如一國良制。兩制之中全世界都看到的壞的那一制,如果不逐步改善,反而倒退,將英國人留下的香港另一制大肆破壞,拉扯下來,漸變成一國一樣的劣制,不論花多少錢灌輸愛國教育,香港年輕人眼巴巴看着有錢人和梁班子高官將子女送去英美,一定不會認同中國。
本來的老泛民,以司徒華為首,還巴巴的北望神州,希望獲得發還回鄉證。但中方故意扣住,欲加強他們的精神折磨。然而渴望回鄉的一代,老的老,死的死,泛民自行世代交替,新冒起的一代,只怕英國註銷他們的BNO(但英國當然不會這樣無聊),有沒有回鄉證,一個個反而都無所謂了。
所以世上有許多事情,不要做得太絕。你對他人做得絕,亦必同時把自己趕絕。父親教導兒子,不妨以中立角度,以這十年立法會版圖之裂變做活教材,不是教小孩如何「愛國」,而是怎樣處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