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目不忘」的方法 - 馮睎乾

「過目不忘」的方法 - 馮睎乾

朋友抱怨記性差,問我有何妙法,更有問我怎樣過目不忘。要改善記性不難,至於過目不忘,我只能笑而不答。「過目不忘」嚴格而論,是指「看一遍即一字不漏背誦」,多屬誇飾,不過稱讚人記性好。除了某些自閉天才,我絕少聽聞有人真能做到嚴格意義的「過目不忘」。我沒這種本領,最接近的經驗是初中時,學校規定讀《西遊記》,看到《心經》經文,以為真的能用它降魔,便興致勃勃念了兩遍,想不到立即倒背如流,之後雖沒重溫,至今依然一字不忘,爛熟程度跟自己的名字不相伯仲。想起袁枚說過,兒時無書,後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諺語「讀書是前世事」難道是真的?想過目不忘,恐怕要等下世。
坊間教授的「記憶術」又有用嗎?記憶術相傳由古希臘人發明,原理、方法均詳載古羅馬無名氏的《獻給赫倫尼》(Ad Herennium),我多年前研究過,但從未依樣葫蘆練習,因為它對我根本沒用。此術流傳下來,每世紀都有些「大師」開班授徒,賺得盤滿缽滿。第一個將它引入中國的是明代傳教士利瑪竇:有次文人聚會,在場者隨意寫四五百個漢字,利瑪竇一看便能順序或倒序背出來,震驚了所有人。他後來把秘密都寫在《西國記法》一書中。原理很簡單:先把文字轉成圖像,再按次序分佈於想像的「宮殿」內。書中舉例,記「學而時習之」一句,「學」字的圖像是「學童立觀書冊」,「而」為「武士倒提鎲爬」(即钂鈀,叉類長柄兵器),「時」是「日照寺前,一人望之」,「習」是「日生兩翼」或「姓習、名習之人」──搞得天花亂墜,何不直截了當死記「學而時習之」呢?《西國記法》問世後,明代讀書人看了頭痛,風評不佳,此書在中國亦久已失傳。四百年前已遭唾棄的東西,怎麼今天又有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