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贏就一齊贏 輸就一齊輸 - 盧峯

蘋論︰
贏就一齊贏 輸就一齊輸 - 盧峯

雖然早已預計今屆立法會選舉戰況激烈結果難料,而泛民主派更因選舉名單甚多而陷於苦戰,誰知道上星期五選舉最後拉票階段,多位泛民主派候選人包括工黨胡穗珊、公民黨陳琬琛、民協何啟明、獨立民主派司馬文、徐子見等一一宣佈棄選,並呼籲支持者及選民集中選票予同路人,希望能保更多泛民候選人入局,加強對梁振英及政府的監察力量。我們對這種顧全大局,為理念及民主前途自我犧牲的候選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對泛民主派內部重現團結精神感到欣慰,對政治團體及參選人學懂妥協及策略性合作表示欣賞。不管今次棄選的犧牲能否帶來預期的結果,泛民主派這種「贏就一齊贏,輸就一齊輸」的精神值得嘉許,也將對香港未來發展有重大好處。

泛民團結制衡梁特

近年香港政治生態丕變,不但社會在梁振英及政府的挑動下分化撕裂,泛民主派、非建制派內部也走向碎片化及山頭林立,各自為戰,甚至出現只想拆大台不肯衷誠合作的惡兆。從立法會的亂局及去年十一月區議會選舉未能成功協調參選讓建制派有機可乘已反映情況嚴峻。應該看到,在畸形政制下,在西環中聯辦投入大量資源並在背後操盤下,泛民主派在立法會及選舉中處於前所未有的困難及劣勢。若果泛民政團及政治人物間繼續只管小我利益不顧整體大局,泛民主派的議席及影響力將會不斷萎縮,無法再有效捍衞民主、人權、自由等核心價值,並極有可能令支持民主的大部份市民心灰失望。
還好,在選前的關鍵一刻,多個泛民政黨及候選人為了避免分薄票源變相協助建制派主導議會而決定棄選,一方面令跟建制派相持不下的泛民候選人增加票源,提升他們的勝望;另一方面也鼓舞了泛民主派支持者及選民士氣,令他們看到泛民主派不是各自為戰的一盤散沙,而是有理有節,有勇有謀及共同進退的政治力量,對提高他們的投票熱情肯定有幫助,對扭轉疲弱的選情也將有正面效果。
更重要的是,經此一役,泛民主派政團及政治人物的互信將會提升,未來不管在議會,在地方工作,在吸納新人及新票源上都有機會增加合作。即使各黨派不可能完全合併為一個統一政治組織,但他們之間的隔閡肯定大大減少,形成一個有較大能量及團結的政治聯盟,為市民發聲並加強制衡梁振英的倒行逆施。

棄保打亂中共部署

對建制派及中聯辦而言,泛民候選人這種為保大局自我犧牲的行動發夢也想不到,完全出乎他們預料之內,大概令他們有點氣急敗壞,手足無措。此所以中共及建制派喉舌過去兩天不斷在報上、網上抹黑有關行動,認為是對選民「始亂終棄」;更有政團到廉署舉報,認為這是選舉舞弊行為。這樣的批評只反映他們的無知及政治水平低下。外國民主選舉中這樣的棄保策略其實非常普遍,行之多年,沒有人大驚小怪,更不會出現甚麼違反操守或誠信的指控。以法國去年的地方選舉為例,當時極右政團「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聲勢甚盛,大有機會首次成功控制多個省議會,兩個主流政黨特別是執政社會黨為了頂住國民陣線的攻勢,下令部份候選人(包括有勝望的候選人)退選,再動員支持者把票投到其他主流政黨候選人身上,以增強勝算,頂住極右勢力。最終棄保策略非常成功,令「國民陣線」無法如預期那樣控制多個省議會,從而煞住它的聲勢及影響力。由這例子可見,為了顧全大局,頂住將破壞政治倫理及核心價值的力量,策略性投票包括棄選、棄保是可行及必要的手法,也完全合乎民主選舉的精神及遊戲規則。
執筆的時候立法會投票才剛結束,結果仍未公佈,棄保能否對選舉結果有影響難以確定,泛民及非建制力量能否保持否決權也未清楚,但泛民主派能率先體現「贏就一齊贏,輸就一齊輸」的團結無私精神實在彌足珍貴。只要能保持這份顧大局,講團結的精神,泛民主派大有機會能重建市民對他們的信心及信任,令他們的戰鬥力回升,在未來選舉及議會中跟其他非建制力量合作,全力捍衞市民權利及利益,向梁振英政權施以最大政治壓力。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