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政府大力宣傳提醒市民要勤洗手,「咪做傳染病幕後黑手」。不少市民會購買標明抗菌的潔手或沐浴產品,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禁止潔手及潔膚產品使用19種化學成份,原因是該些成份可能會影響人體荷爾蒙水平及助長抗藥性細菌滋生。部份在本港出售的潔手液亦含有這些化學成份。
或助長抗藥性細菌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表示,禁止於潔手及沐浴產品使用19種化學成份,包括最常用的三氯沙(Triclosan)及三氯卡班(Triclocarban)等,理由是有關成份可能會影響人體荷爾蒙水平、令肌肉變弱,及助長抗藥性細菌滋生。市民用普通肥皂及清水已能預防細菌傳播及疾病。如果沒有普通肥皂及清水,可用含60%以上酒精的消毒液代替。
管理局的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伍德科克表示,現時只有很少證據,或沒有證據顯示於產品加添這些化學成份,較普通肥皂及清水有效預防細菌傳播。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2013年已建議禁止使用有關化學成份,要求生產商提供安全及效用數據,但數據未能令該局滿意。禁售影響美國市面約四成,即逾2,100種清潔產品。禁令一年後實施,生產商可於未來一年更改產品配方,但禁令不包括醫院使用的酒精潔手液。
本報記者於本港市面了解各牌子的清潔產品,在一間超級市場發現「衞健Lifebuoy」的乳潤呵護抗菌潔手液(圖)、10效多護抗菌潔手液及乳潤呵護抗菌沐浴露,均含有Triclocarban。
本報昨日未能聯絡該產品進口商回應。記者亦發現,市面大多清潔產品均沒列明成份,消費者無法知道是否含有相關化學成份。
效用不比肥皂顯著
浸會大學生物學系教授黃港住表示,使用一般肥皂已能有效洗走身上的細菌,因細菌表面有一層磷脂,而一般肥皂含有名為「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成份,能將該層磷脂分解令細菌死亡,之後被清水沖走。含有相關化學成份的清潔產品,令化學成份直接將細菌殺死,效用未必較一般肥皂顯著。反而當細菌適應了相關化學成份後,產品便無效。
黃港住表示,長期使用高份量的相關化學成份,才會出現影響人體荷爾蒙水平。他提醒公眾要認真洗手,如按衞生署的指示最少用20秒揉擦手掌、手背、指隙及指背等,才能徹底殺菌。
■記者陳沛冰、葉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