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爆發寨卡疫情後,鄰國馬來西亞亦告失守,出現首宗本地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住在沙巴的61歲男子,他是多重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腎病、痛風、心臟病,近期沒有外遊紀錄,相信是被蚊叮感染,昨因本身心臟問題逝世。當地上周四才確認首宗由獅城傳入的寨卡病例。
大馬衞生部指該名本土寨卡病者是在上月27日起發燒,30日到診所求診,但兩日後病情惡化入院,血和尿都驗出有寨卡病毒。當局即時在患者近期逗留過的地方滅蚊,但呼籲民眾毋須恐慌,當局會全力遏止疫情擴散。副衞生總監再也英德蘭透露在獅城染上寨卡的女病人,康復進度良好,估計一至兩天內可出院。
星洲再增26宗
新加坡衞生部昨再確診多26宗本土寨卡病例,令累積個案增至215宗,指對其中兩病人的病毒進行分析,發現屬亞洲品種,而非有導致嬰孩小頭症的南美品種。
獅城是目前亞洲受寨卡侵襲最嚴重的地方,有傳染病學家擔心,雖然新加坡有人力物力應付大爆發,但當地人口稠密,長期炎熱潮濕,是寨卡藉蚊傳播的理想溫床,不易根治,有機會成為當地風土病。
因應寨卡疫情,本港前日向新加坡發出黃色外遊警示,提醒前往當地人士提高警覺,孕婦或計劃懷孕的婦女應盡量避免前往。
被質疑為何不向美國和巴西發出類似警示時,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解釋,是因為香港和新加坡交往頻繁,但他不排除會調整旅遊健康建議和旅遊警示。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