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屋活化 11單位萬三元招租 申請者須交建議書 述社區經驗願景

藍屋活化 11單位萬三元招租 
申請者須交建議書 述社區經驗願景

【本報訊】鄰里關係對於港人而言可說是遙不可及。灣仔藍屋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成為全港首個「留屋留人」的活化計劃。4個團體按民間方案推出「好鄰居計劃」,為建築群進行復修工程,並營造唐樓的街坊鄰里生活,現時11個空置單位正式招租,月租約1.3萬元,預算明年第一季完成工程後可入住,有意入住者需經審批。
記者:梁佩珊
藍屋建築群樓高4層,共有32個單位,20個單位用作居住用途,除了早已在藍屋居住的舊街坊,將有11個單位空置讓公眾申請入住,新入住的市民將與舊街坊同住,單位內加建原本唐樓沒有的獨立洗手間和升降機,並保留原有木樓梯。

參考同區唐樓租金

租金會以今年灣仔區唐樓市值租金作參考,定價是每呎36元,居住單位面積367呎,月租13,212元,合資格人士獲1年試住租約,雙方滿意後,可再續約2年,其他單位則用作香港故事館、素食店、甜品店、社區經濟互助公所等。
藍屋建築群實行全港首個「留屋留人」的歷史建築物,保留唐樓的街坊鄰里生活,令入住街坊真正參與社區生活,現時計劃下月尾截止申請。由於單位有限,計劃亦着重社區中人與人的關係,申請人需交建議書予評審委員會,包括個人簡介、社區參與及經驗、希望入住藍屋的原因及對社區的貢獻。

單位內

木樓梯

廁所

計劃督導委員會成員黃英琦表示,「重要嘅係入嚟大家一齊生活,唔係各自關門,唔係無交流嘅居住環境,重點係『生活』;如果有個工匠,佢話可以教街坊一齊學呢門手藝,又會幫街坊補修家具,就係要呢種街坊同鄰里關係,就係類似呢種融入社區嘅街坊」。
計劃冀營造一個互助共享的社區,有別於一般業主與租客的關係,督導委員會指出,藍屋建築群有基本的保安員和清潔員,但計劃的理念是鄰里關係,不是有事就習慣向保安投訴。黃英琦說:「我哋可以自己解決,互相信任,可以幫對方扔垃圾。」計劃強調不同階層旳人士營造新的鄰里關係,拒絕現有活化歷史建築物的士紳化,「採用民間方案,就係要在地,唔係得個殼嘅活化」。

藍屋成為全港首個「留屋留人」的活化項目。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