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內科遺失3,675病人資料

港大內科遺失3,675病人資料

【本報訊】港大內科學系一部存放於瑪麗醫院的手提電腦在上周四懷疑被盜,涉及3,675名病人資料或已外洩。資料涉及病人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診斷及藥物等,原用作醫學研究。雖然涉事電腦需密碼登入,但只有901名病人的資料獲加密處理。港大內科學系表示已報警,並向受影響病人致歉。有該系教職員指,涉事辦公室經常有不同員工出入,加上瑪麗正值重建,不排除因此讓賊人有機可乘。

研究助理被偷手提電腦

疑被盜手提電腦存放於瑪麗醫院新教授樓3樓辦公室,據內科學系初步估計,電腦存有3,675名病人的臨床資料。有關電腦需使用密碼才可登入,惟只有901名病人的個人資料再獲加密處理。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葉逸軒指,涉事手提電腦的病人資料,全部用作研究用途,包括紅斑狼瘡症及腎病等多項研究,電腦原由系內一名研究助理使用,因研究需核對病人身份,故需要病人身份證號碼等資料。他稱涉事辦公室設有兩道大門,需密碼及職員證才可出入,研究助理是在上周四早上返回辦公室時發現電腦失蹤,但前一晚仍看到電腦,形容事件「唔好彩」,不涉人為疏忽。
港大內科學系昨發聲明,對受影響的病人致歉,指事發後已即時要求職員重設系統密碼,提醒所有職員須嚴守大學發放的系統安全及工作指引,對所有個人資料的儲存進行檢視,部門亦會加強防盜設施。
該系已就事件報警,並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作出資料外洩事故通報,通知涉及資料的當事人,亦設立熱線電話2255 5977,接受病人查詢。
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涉事辦公室有外科及內科學系的員工出入,包括醫生、電腦技術員、研究助理等,由於經常人來人往,日間多數情況下都未必會鎖門。今次失竊事件響起警號,提醒員工及校方要加強保安,加上瑪麗醫院正值重建,經常有「生面口」人士出入,不排除讓賊人有機可乘。
■記者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