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Hip Hop版舞火龍穿梭香港仔

【旅遊籽】Hip Hop版舞火龍穿梭香港仔

【旅遊籽:假日散心】
中秋傳統節目,唔少得有百年歷史的舞火龍盛事,每逢農曆八月十五月圓晚上,火龍穿梭迷城,在鑼鼓聲中舞動翻騰。不過,舞龍兩大據點大坑及薄扶林村,天未全黑已逼爆人群,想親近龍身打卡沾染福氣,不妨去香港仔碰運氣,皆因薄扶林紮龍師傅自2013年開始將火龍帶入該區,由香港仔舞到華富邨,今年更首次在舞龍隊伍配合Hip hop街舞上陣,加入青少年參與,大玩中西fusion。

近年在香港仔冒起的火龍隊伍,由在薄扶林村長大的紮龍師傅吳江南揸旗,將傳統工藝開枝散葉,今年更與香港仔蒲窩青少年中心聯乘,找來街頭舞者搞新意,首次在舞火龍環節中加入Hip hop街舞隊,男女舞友與龍同行。「Hip hop舞分New School及Old School兩派,主要是動作及音樂不同,Old School包括Breaking、Locking、Poping等,今次配合舞火龍的巡遊舞步主要以Breaking為主。」人稱「C虎」的街舞導師蘇寶國,有十多年街舞教學經驗,是蒲窩的駐場街舞導師,今次設計約兩分鐘的巡遊舞,伴隨火龍邊走邊舞,「火龍本身有較多的蟠龍、上下波浪、打蛇餅等形態,所以設計舞步時會多花心思在腳部動作,盡量唔想影響舞龍隊伍。」

真火龍仍然趕工中,是日蒲窩青少年中心借出去年登台的中龍配合巡遊舞綵排,霸氣非常。

用火槍令竹材變軟,令龍耳朵左右均勻。

隊員將配合舞火龍,做出單手反轉全身、用頭旋轉等高難度動作。

學員在中秋表演前努力習舞。

吳師傅身旁的龍頭已有30斤,插滿線香後分分鐘有40幾斤,需要四個壯丁托舉及護駕。

紮作超過1米長的龍頭「甲字形」骨架,需出動鋸、鉗、大鉸剪輔助。

頭轉地 做高難度動作

傳統舞龍隊伍以「沉睡的龍」、 「龍之蘇醒」、 「龍之起舞」及「龍歸滄海」四個故事串連,為配合劇情發展,巡遊舞亦以此為靈感,「有朋友嘗試將華南武術步法融入街舞中,靈機一觸,結合火龍舞和Hip hop,希望作新嘗試,最重要是互相交流,玩得開心。」當中有舞蹈根基的隊員,會包辦Air Freeze、Head Set等用頭轉地、單手反身的高難度動作,與插滿線香的火龍互動,「巡遊舞學員只有約六堂的時間練習舞步,最大困難是與火龍隊伍配合出默契。」密鑼緊鼓特訓的巡遊隊伍,將依從傳統步驟,浩浩蕩蕩由香港仔向華富邨瀑布灣進行「龍歸滄海」儀式。若錯過中秋正日舞火龍部份,街舞表演隊伍會在中秋翌日的嘻哈舞祭再次大顯身手,同場更有多個跳舞單位比舞,以舞藝說故事。
過百年歷史的舞火龍盛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香港的Hip hop街舞就因沒有國際標準的考核制度,生存空間越見狹小,其實要將舞藝發揚光大,事在人為,有不少人在街舞融合體操動作、中國武術,近年較為人知的例子,便是電影《狂舞派》中的太極舞,C虎指:「街舞配合太極一早有人玩過,香港舞龍是第一次,火龍體形較大,參與人數多,絕對是一個挑戰。」
全港火龍盛會中,當中只有薄扶林村及香港仔會進行「龍歸滄海」儀式,但薄扶林村有地形限制,火龍入村後,非村民好難跟上,而香港仔的火龍則會穿插社區大街小巷,親民度更高,今年巡遊的3條火龍,由擁數十年紮龍經驗的吳江南師傅領軍,「大龍長近100呎,款式會原汁原味,中龍約40呎,由區內青少年發揮小宇宙,小龍則由小學生負責。」吳江南師傅十歲已經目測火龍製作過程,向前輩偷師,一紮就四、五十年,2013年藉南區旅遊文化節,將火龍帶入香港仔社區。

配合火龍姿態,舞蹈多以腳步動作為主。

街舞着重肌肉訓練,體能上男生比較吃香,只要懂得運用肌肉,女生都能掌握。

專長跳Breaking的C虎,有十年教授街舞經驗,認為如何在舞蹈中融合新元素才是重點。

龍睛後方簪花掛紅,寓意世界和平。

龍牙從前用鐵皮製作,為安全起見,現改用銀色紙皮。

紮火龍 人手造考功夫

從前紮龍的竹枝、乾禾草等材料取自大自然,今日吳師示範紮的火龍,竹禾要靠內地入口,龍鬚及龍尾部份,則源自蒲窩中心內定期修剪的樹木,「從前用乒乓球當龍舌頭,裝飾的毛毛球也是人手製造,今日資源豐富,龍的裝飾亦更多變化。」吳師傅千叮萬囑,紮龍最重要紮得夠實,不可讓火龍有「甩皮甩骨」的機會,紮禾草時也需下工夫,「舞動時龍腳竹枝會散出來,好肉酸。」談笑風生的吳師傅指,必須在龍腳竹桿加小孔,以大麻繩充當龍骨,再用鐵線紮緊,才能避免龍身太重被龍腳插穿。至於最養眼的龍頭,需要挑選厚實的竹枝紮作「甲字形」骨架,靠經驗判斷眼耳口鼻比例,用火槍慢慢修正弧度,龍頭才夠霸氣。
鍾意搞新意的吳師傅,年近60歲骨格精奇,精通跌打、蔡李佛拳,揚言要與街舞C虎切磋舞技,「有新意是好事,多人一齊玩更開心,香港過農曆年街頭街尾水盡鵝飛,傳統節慶是需要有心人延續。」吳師傅2012年曾參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帶領火龍隊從山頂舞到至山腳,火龍今天仍然在日本新潟展出,「日本人懂得珍惜傳統文化,老人家都好熱衷,龍吐珠可以用煙花射上天,好精采!」慨嘆香港傳統節慶限制多,去年火龍舞至華富邨口就被滅聲,「怕擾民不能打鼓,沒有鑼鼓聲,節日氣氛大減。」談到火龍下海的細節,即眉飛色舞,「後生仔個個都話要落水,但水位高過人頭,我們考慮安全問題,沒有穿救生衣不能下水。」街舞與紮火龍工藝,兩者以破格方式延續是好事,但若繼續缺乏場地、推廣等長遠配套,最終只會傳人不傳技。

要能夠撐起插滿線香的龍身,禾草要紮得夠實。

巡遊始於香港仔崇文街至華富瀑布灣,去年火龍舞至華富邨口,曾怕擾民不能打鼓。(相片由蒲窩青少年中心提供)

吳師傅手上的大片葵葉,將成為火龍的大尾巴。

吳師傅2012年在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帶領火龍巡遊,威風凜凜。

香港仔中秋火龍盛會
日期:15/9(8:30pm嘻哈火龍舞 )、16/9(12nn-8pm嘻哈舞祭)
地點:香港仔崇文街至華富邨瀑布灣
facebook:蒲窩青少年中心

記者:王佩兒
攝影:周芝瑩
編輯:劉曉丹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