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梁振英連任?要不要西環繼續治港?要不要公帑不斷倒入海流向像高鐵、港珠澳大橋那樣的大白象工程?要不要像林榮基那樣被失蹤?要不要香港大學像中國的大學那樣執行「七不講」?要不要《基本法》23條的嚴苛立法?答案都在明日你投出的一票,都在你能否帶動身邊那些少看報紙、少上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親友投出一票,更在於你是否願意為下一代守護選擇的空間、守護自由的空間。
斷送香港自主權 惡莫大焉
今次立法會選舉,非親共陣營的碎片化與西環的強力拉票配票,令民主派過往在立法會擁有的否決權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一旦親共勢力壟斷立法權,梁振英、張曉明繼續治港,往後的立法會選舉、區議會選舉,將像特首選舉一樣,是經過重重篩選後才由市民投票的偽選舉,香港前途討論將成為校園「七不講」的首個禁區,香港下一代、下兩代將喪失選擇代議士、選擇2047後香港出路的權利。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最後一章曾警告港人:「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不幸的是,彭定康的預警正變成現實。更不幸的是,我們正經歷自主權被斷送的加速過程,看到其中形形色色的人,有獻媚的,有被蒙蔽的,也有政治冷感的,惡莫大焉。
今年2月,新界東立法會議席補選時,「大局為重,9月先投梁天琦」是傳統泛民的訴求,在當時的環境下為確保非親共陣營在立法會的否決權有其合理性。梁天琦取得6.6萬票後,連港澳辦副主任馮巍都說過「幾個激進的青年人進入立法會也屬正常」。但是,市民何曾想到,到9月時梁天琦竟然沒得選、市民竟然沒得投?
不難想像,梁振英政府今日既然可以用違反《基本法》、用僭建的反港獨確認書去篩選候選人,剝奪梁天琦等人的參選資格,來日就可以用同樣的口號、不同的方法剝奪更多人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因此,有輿論指出,今次立法會選舉可能是市民有選擇的最後一次選舉。而且,一旦非親共陣營失去立法會否決權,議事規則極可能被修訂,拉布等議會抗爭手法將被削弱,政府提出的惡法、濫用公帑的議案就能輕易獲通過。
主動棄選 展現決心與胸襟
令人欣慰的是,多位泛民候選人主動宣佈棄選,以免讓梁振英、張曉明坐山觀虎鬥,展現了他們為捍衞香港自主權而放棄個人名利的決心與胸襟。令人遺憾的是,有公務員工會竟發出聯合聲明,批評拉布議員阻礙公務員加薪,呼籲會員勿投票給他們,未免令人質疑有違公務員政治中立原則,甚至是助紂為虐,放過梁振英這個屢屢激起官民、警民衝突的元凶,放過保梁黨那些幫兇。
尤應指出的是,從梁天琦等人被剝奪參選資格,到周永勤被棄選,市民在今次選舉中能做的選擇性已嚴重受損,這已不是一次市民能完全做選擇的選舉,但不少市民仍未警覺,缺乏自己香港自己守、自己議會自己守的逼切感。當然,對於媚共人士來說,連「自己香港自己守」這樣的口號也不願接受,斥之為「脫離咗我哋地位實況」。
有市民面對眾多非親共候選人時,一時難以決斷票投何人,其心情忐忑與2月新東補選時相似。其實,只要不忘投票是為了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維護香港下一代的選擇權這個初衷,就不難選擇相應的代議士,拋棄那些為爭權奪利而不時搬龍門、改口號的政客。更重要的是,只要你能發動更多親友投票,守護香港、守護議會的力量就更強大,就不必為自己一票投給誰而糾結。畢竟,近三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都只有一半左右,如果你能帶動三、五個親友投票,已是善莫大焉,就毋須為配票而煩惱。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